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欢迎您! 2022-07-06 星期三

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248
0

2025年全球原油市场“低增长高波动”开局

来源: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25-04-10

2025年年初以来,国际原油价格经历一轮“过山车”行情,呈现“冲高—下跌—盘整—暴跌”的四段式走势,波动幅度显著增大。一季度WTI累计最大跌幅达17.2%,布伦特累计最大跌幅15.5%,其中布伦特原油一度跌破三年以来最低点。4月3日—4月4日,受美国关税政策和欧佩克+产油国增产计划影响,国际油价暴跌近14%,多家机构纷纷下调油价预期。英国艾特斯科技(ATFX)分析师认为,多种利空因素交织在一起是引发油价下行的主要原因,供需不平衡、地缘冲突变化、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以及关税政策和避险情绪升温等因素共同作用,造就了近期动荡的市场走势。

原油供应过剩 油价进入高波动周期

3月初,欧佩克发布声明称,自2025年4月1日起,欧佩克+将启动逐步增产计划,每月增产13.8万桶/日。4月3日,沙特、俄罗斯等8个欧佩克+产油国召开视频会议,决定从5月初开始把日均原油供应量提高41.1万桶,增幅是原计划的三倍。欧佩克+增产政策强力加剧全球石油供应过剩局面。此外,部分欧佩克+成员国,如伊拉克、哈萨克斯坦,存在超产问题,雪佛龙公司(Chevron)运营的田吉兹(Tengiz)巨型油田产量增长,推动哈萨克斯坦的石油产量创下历史新高。专家认为,石油增产释放的信号可能促使特朗普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化石能源产业的支持力度,一旦美国政府对化石能源的宽松政策见效,全球石油供应将显著增加,这无疑将对全球能源市场的格局产生重大冲击。

非欧佩克+产油国打破了传统市场平衡。美国、加拿大、巴西等非欧佩克+产油国计划在2025年继续扩大产能。美国页岩油产量在2024年已逐步恢复,巴西与圭亚那的近海油田项目成为增量关键支撑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预测,2025年,加拿大石油及其他液体产量将增加30万桶/日。国际能源署(IEA)和EIA两大机构预测形成共振,均预计2025年非欧佩克+供应增量将达110万—150万桶/日,远超需求增长。总体来看,一季度非欧佩克+供应在美洲主导下维持稳健,但弹性释放仍有限,结构性分化加剧,高效率页岩区块与深海油田形成主要增长点,而部分边际产区对价格变动较为敏感。

政策模糊性与市场情绪共振,油价进入高波动周期。欧佩克+声明中“根据市场条件灵活调整”的模糊表态,折射出产油国集团在市场份额与油价维稳间的战略摇摆。这也意味着,所谓的渐进式增产计划实则暗藏随时暂停甚至逆转的操作弹性,以应对供需市场的不平衡以及油价下跌幅度过大的风险。短期市场定价逻辑已明显转向情绪主导。IEA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可能面临95万—140万桶/日的供应过剩,这一基本面利空与地缘政治风险,包括持续的中东地缘博弈、俄乌冲突衍生制裁等形成的间歇性支撑相互较量,共同导致油价短期剧烈波动。更值得警惕的是,政策模糊性与市场情绪负反馈或将加剧期货市场投机,导致油价偏离实际供需。

经济疲软与能源转型重塑需求格局

宏观经济疲软限制需求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最新预测显示,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率约为2.7%,低于2001年—2019年期间3%的年平均增长率,宏观经济动能持续减弱。美联储3月经济预测2025年GDP增速将从2.1%下调至1.7%,同时核心个人消费支出(PCE)通胀预期将上调至2.8%,这一“低增长+高通胀”组合直接抑制了原油消费。此外,尽管美联储降息周期的开启有望提振市场流动性,但对实体经济的传导效果尚不明朗,叠加美国新一轮关税措施及各国反制,带来贸易摩擦升级风险,全球经济走弱风险增加,石油需求端持续承压。

政策矛盾加剧了需求的不确定性。特朗普政府的政策组合正在制造需求端的“政策悖论”。高盛数据显示其关税政策预计将削减亚洲原油进口量约15万桶/日,而“弱美元”目标与维持高利率的政策矛盾,更导致原油市场陷入“美元定价”与“需求破坏”的双重挤压。航空煤油需求的疲软尤为典型,尽管美元走弱通常利好航司燃油对冲,但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全球航空客运量增速仅为2024年同期的一半,可见政策扭曲已开始抑制终端消费。

需求分化加剧市场波动,能源转型正重塑原油需求曲线。近两年石油需求的增长,主要来自石化原料、石脑油、液化石油气和乙烷,部分抵消了运输燃料需求的萎缩。IEA在《全球能源报告2025》中指出,2024年,全球石油需求同比增长0.8%。石油在能源需求中的占比首次降至30%以下,反映出能源结构转型对传统原油消费的长期压制。可再生能源的普及和技术应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替代能源累积效应将加速石油消费进入峰值平台期。IEA预计2025年中国石油表观消费量约7.50亿吨,成品油需求或小幅下降。这种结构性转变使原油需求弹性永久性减弱。

多空博弈主导油价趋势再平衡

当前国际原油市场呈现出典型的“低增长、高波动”特征,原油市场的核心矛盾在于政策预期与市场现实的博弈,这将主导价格波动节奏。目前价格走势正受到三重博弈的影响:在政策维度,欧佩克+的产能调节策略与全球新能源转型政策形成对冲;在金融维度,欧美降息带来的流动性宽松效应与地缘政治风险溢价相互抵消;在供需维度,地缘冲突引发的供应收缩预期与经济疲软导致的需求放缓持续拉锯,这种多空因素的激烈较量反映出当前原油市场正处于复杂的再平衡过程。

2025年全球石油市场预计将从2024年的紧平衡转向松平衡,推动国际油价中枢下移。一德期货能化分析师许鹏艳分析称,从EIA的供需平衡表上看,二季度将出现供应过剩,但当前盘面价格处于低位,叠加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将对油价形成扰动。因此,从目前来看,原油走势仍维持震荡,WTI原油震荡区间暂定为66美元/桶至71美元/桶。二季度石油需求进入传统淡季,叠加4月2日特朗普政府推出的关税政策,市场机构普遍下调2025年油价预期,高盛集团将2025年12月布伦特原油和WTI原油预测价格下调5美元,至每桶66美元、62美元。花旗对布伦特二三四季度价格的预测分别为68美元、65美元和60美元,显著低于此前分析结果。

中长期来看,EIA预测随着2026年美国原油产量有望增至1370万桶/日,全球供应过剩格局可能进一步深化,或将迫使欧佩克+调整其价格支撑策略。值得注意的是,投资者需警惕两个关键节点:一是,欧美降息政策落地后对大宗商品价值重估的影响;二是,新能源替代加速对传统油品需求的侵蚀程度。虽然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和技术迭代将为油价走势带来新的变数,但持续跟踪供需格局变化和政策动向仍是预判油价走势的关键。未来油价能否重拾上涨动能,将取决于这些因素的动态博弈。总之,国际石油价格持续承压但高度动荡,将成为2025年短期国际石油市场的常态。(记者 李佳奇)


24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