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牌:“三大支柱”巩固深水勘探与天然气领先地位
来源:中国石化报
发布时间:2025-09-12
●孔祥宇 褚王涛 万晓玲 董晓芹
壳牌公司,全称为荷兰皇家壳牌公司,总部设在英国伦敦,资产遍布全球70多个国家。壳牌将其业务划分为“上游支柱”“增长支柱”和“转型支柱”三个主体,“上游支柱”聚焦油气资源的高效开发,通过资产优化与技术升级构建低成本、强竞争力的上游业务体系;“增长支柱”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供应链韧性,同步拓展新能源解决方案,实现差异化价值输出;“转型支柱”深化天然气全产业链布局,通过长期稳定的现金流为能源转型提供支撑。
以深水勘探为主导的“上游支柱”
2016年完成对英国天然气集团的并购后,壳牌不再倾向于进入新的高风险、长周期的前沿盆地,而是将资源集中于深水和大西洋边缘盆地。该公司划定墨西哥湾、巴西、尼日利亚、英国、哈萨克斯坦、阿曼、马来西亚和文莱为八大核心勘探区,明确超过80%的上游投资将集中于这些国家,其中70%以上用于深水勘探。2019年~2023年,壳牌年均勘探投入为27亿美元,深水勘探投入持续领跑行业。在此带动下,壳牌在深水领域实现显著增长,过去十年内产量增长60%,成为墨西哥湾最大的油气生产商,区块面积超120万英亩,日均产量达40万桶,远超bp、雪佛龙等其他油气巨头。
2023年以来,壳牌至少拥有十几口高影响力勘探井权益,包括纳米比亚海域、阿根廷海域、墨西哥湾、英国北海和埃及海域等。其中,墨西哥湾占据战略核心地位。自 2021 年以来,墨西哥湾的勘探支出占公司年度勘探成本的30%~50%。根据规划,2030年前壳牌在美国深水产量将保持在35万~40万桶/日,占其总产量的20%。
此外,壳牌还积极布局位于加拿大和阿根廷的页岩资产。壳牌的页岩产量规模仅次于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储产规模排名领先。目前,壳牌页岩资产的剩余探明可采储量约96亿桶油当量,产量规模10亿桶油当量,储采比9.4。预计2030年,壳牌的总产量将保持在140万桶油当量/日,并从今年到2030年始终保持1%的复合年增长率。
以新能源发展为“增长支柱”
作为能源转型的实践者,壳牌在保持油气业务稳健增长的同时,始终将新能源发展置于战略核心。2023年,公司对转型路径作出重大优化:将原定2035年实现单位油气销售净碳强度(NCI)降低45%的计划,调整为2030年较2016年基准下降15%~20%的阶段性目标。这一更具可操作性的减排方案,使公司能够更高效地利用传统能源业务产生的现金流支持新能源布局。数据显示,2023年至今,壳牌已向新能源领域投入100亿~150亿美元,重点聚焦技术成熟且具备商业化落地潜力的优势项目。
在氢能领域,壳牌在荷兰鹿特丹建设“氢能1号”绿氢项目,旨在用绿氢替代鹿特丹能源化工园区现有的灰氢供应,减少石油基产品生产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交通电气化领域,2017年与2021年,壳牌分别收购了欧洲电动汽车充电站供应商NewMotion与英国电动汽车机头充电网络服务商Ubitricity,构建起覆盖全球的充电网络。目前,壳牌在全球范围内拥有1000多个超快和快速充电站以及18.5万个第三方充电站。同时,壳牌大力开发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 技术,以解决工业碳排放问题。
以天然气业务为“转型支柱”
作为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LNG)贸易商,壳牌将LNG业务作为公司发展的重中之重。加拿大、尼日利亚、卡塔尔和阿联酋的已有项目将是壳牌LNG业务的主要增长来源国,包括持股全球最大LNG项目——卡塔尔北部气田东部6.25%和南部9.375%的股份。预计到2030年,壳牌LNG业务销售收入占比将提升至30%。
壳牌预测,得益于亚洲经济增长、重工业和运输业的排放减少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到2040年,全球LNG需求将增长60%,因此各国需要更多的天然气用于发电、供暖和制冷、工业和运输,以实现发展和脱碳目标。壳牌希望在未来五年内进一步提升其在全球天然气和LNG市场的业务规模和盈利能力,到2030年实现LNG销售量4%~5%的复合年增长率。
综合来看,壳牌以“三大支柱”为业务核心,在巩固深水领域,尤其是在墨西哥湾传统优势地位的同时,增加新能源、天然气和LNG等低碳资产的投资,勘探开发更专注于高回报、低排放的区块,减少对边际油田、高碳资产和新前沿领域的风险勘探,从而巩固了其在深水勘探和天然气两个战略领域的行业领先地位。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