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西南油气田在四川盆地大力勘探开发天然气,不断攀登一座又一座高峰,为国家能源结构优化和区域绿色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9月22日,资201井发出的气流声沉稳有力,来自地下4600米的页岩气源源不断地进入管道,奔涌向前。
2年多前,当这口井喷出73.88万立方米的测试产量时,西南油气田叩开了四川盆地古老地层的页岩气“宝库之门”。我国超深层页岩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
如今,在资201井西北一侧,资202井正在进行排采。西南油气田页岩气研究院规划与资源评价研究所副所长罗超时刻关注着排采动态,持续向好的数据预示着这口新井的未来同样值得期待。
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四川是我国发展的战略腹地,在国家发展大局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西南油气田牢记使命,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为己任,累计生产天然气突破7000亿立方米,标志着西南地区已形成稳定可靠的清洁能源供应能力,为国家能源结构优化和区域绿色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能源热土上的“压舱之石”
8月28日,四川省威远县新场镇,蜀南气矿威204井中心站员工唐洪燕照例前往威201井巡检。他仔细排查着井站的每一处设备与管线,眼神犀利,脚步坚定。井站不远处就是红村,艰苦奋斗的精神始终激励着他恪守岗位、一丝不苟。
60年前,四川石油会战就在这里打响。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川油人披星戴月、战天斗地,凭借“人拉肩扛”的坚韧意志和“为国争气”的坚定信念,发现了新中国第一个大型整装气田——威远气田,为我国油气工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增长点。
“寻油找气”的使命犹如一颗种子,从此深深扎根在一代代川油人心中。在之后的岁月里,这份职责不断滋养、激励着川油人向更深、更复杂的地层进军。西南油气田以敢闯深地、敢破极限的斗志,在四川盆地大力勘探开发天然气,不断攀登一座又一座高峰。
从龙王庙组气藏横空出世,累计产气量突破900亿立方米,到盆地31套地层实现立体开发、多点开花,常规气展现出磅礴气势;从发现我国第一口页岩气井,到建成我国最大的页岩气生产基地,累计产气量突破1000亿立方米,页岩气开启腾飞新篇;从致密气开发于“千层饼”里抠“蓝金”,到日产气量突破1500万立方米,曾经的“边际资源”跃升为“上产主力”……常规气、页岩气、致密气三大领域齐头并进,四大百亿气田强势出圈,西南油气田用实实在在的成绩,使天府粮仓“气”象万千。
“连续多年保持天然气储量和产量高速增长,极其不易。”西南油气田油气田开发首席专家文绍牧说。
作为一线采气工,唐洪燕深有同感。他真切感受到有一股力量在推动自己和企业同频成长。在他心中,红村精神依旧滚烫;在他眼前,新时代的油气田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当前,西南油气田正处于向高质量上产500亿立方米年度目标发起冲刺的关键时期。一份“天然气产量、川渝地区销量、投产井数量分别同比增幅达13%、8.4%、16%”的半年成绩单,展现出全员跳起摸高、使命必达的底气与信心,立志让“压舱石”地位更加稳固。
能源赛道上的“数字印记”
8月7日晚,第12届世界运动会主火炬在成都秦皇湖畔点燃,圣火辉映天府夜空。在璀璨光芒的背后,是一条横贯西南、绵延7万公里的“能源动脉”,保障着每一立方米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守护这条“能源动脉”的是西南油气田创新打造的“世运会智慧燃气综合保障平台”。
巨大的电子屏幕上,深蓝基调的保供图清晰呈现。130多个监测点如同神经末梢般实时跳动,压力、流量等关键数据每秒更新。平台犹如一颗强大的大脑,深度集成GIS地理信息系统、物联网和AI算法,实现了从上游气田到末端火炬塔的“全链条透视”和智能调度。
西南油气田华油公司生产运行部主任刘程玮站在大屏前,脸上写满自豪:“我们用智慧护航世运会,为这场国际盛会留下了专属石油人的数字印记与责任担当。”
西南油气田全力推进“数智中国石油”建设,将数字化、智能化与管理深度融合,创新构建了“OKR-TB”数字化目标管理新模式,累计为油气田的上产目标拆解出5589项具体任务,任务对齐准确率大幅提升;推广无纸化会议督办,会议平均时长缩短40%,决策效率提升50%。
管理指令“坐上高速列车”,直达执行末梢,驱动生产一线的数字化脉搏愈发强劲。
在西南油气田川东北气矿铁山坡气田,特高含硫天然气在管道中有序流动,监测数据实时变化,反映着现场腐蚀控制效果的细微波动。这一切,都被远在数百公里之外的天然气研究院腐蚀与防护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徐磊“看”在眼里。
为解决高含硫气田腐蚀控制难题,徐磊运用团队自主开发的腐蚀智能管控平台,远程精准掌握高含硫环境下的设备腐蚀动态,提前预警腐蚀异常。依托平台形成的高含硫气田腐蚀地图,可实现对445座站场、375公里管道的全域智能化运行管理,为油气田安全高效生产提供更加科学的预防性维护支撑。
徐磊坦言,数字化应用极大地促进了研究院与生产现场的协同联动,加速了产学研用融合,为高效破解生产难题节省了宝贵时间。
在西南油气田,这样的场景随处可见。当智慧管理成为高效决策的“超级大脑”,当数字印记深深烙入生产流程,因创新省下的每一秒,都成为西南油气田在能源赛道上加速奔跑的强劲动力。
能源图谱上的“绿色担当”
7月24日,在四川绵竹剑南春酒厂的调研现场,一场关于“醇香”与“绿能”的对话正在进行。西南油气田技术团队与酒厂负责人深入探讨着生物天然气循环利用项目的细节。这是西南油气田以主动之姿推动战略转型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西南油气田加速在新能源领域排兵布阵,实现油气与新能源双轨并行、比翼齐飞。油气田深挖天然气伴生资源潜力,落地国内首个气田水提锂项目,成功实施国内首个注二氧化碳提高气藏采收率先导试验,开辟产业升级新路径;盐亭天然气处理厂采用国际领先的深冷分离技术,把致密气分离为天然气、稳定轻烃、液态乙烷等7种产品,保障国家稀有资源供应。值得一提的是,油气田首创“以气换气”购销模式,生物天然气业务实现“从0到1”的突破,在集团公司内率先打通了这条绿色循环产业链。
“绿色发展于我们而言,从来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的生存题、发展题和责任题。”西南油气田发展计划部新能源管理科李琦表示。油气田正全力构建“天然气+新能源”的多能互补体系,坚定推动能源结构从传统的“单一供给”向现代化的“多元协同”转变,用更多彩的笔墨书写“开发一个气田,带动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的“绿色担当”。
一切的创新与转型,根基在于人才。在8月初举办的集团公司2025年新入职员工培训班上,西南油气田青年博士黄浩勇作为特邀代表,分享了他在页岩气压裂技术攻关中的成长之路。他的背后,是油气田“七大人才专项工程”提供的系统性支撑。通过“平台+机制+实践”三维驱动,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土壤愈发丰沃,创新活力持续迸发。
西南油气田还将博士后培养纳入人才战略规划,大力支撑油气田跨越式发展。目前,这支高精尖的科研团队已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技项目,荣获分公司级科技奖励30余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核心论文100余篇,申请专利100余项。他们已成为油气田发展浪潮中最富活力、最具闯劲的革新力量。
9月12日,秋风送爽,西南油气田召开“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会暨规划咨询论证会,围绕这份关乎未来五年发展方向的战略蓝图展开深入研讨和优化完善。未来的西南油气田,必将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中展现更大担当、实现更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