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石油天然气作为国民经济的动力和血脉,能否平稳运行关乎国家能源安全。日前,自然资源部发布《全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查开采通报(2020年度)》,2020年,我国油气勘查取得多项重要突破,油气探明储量增加,油气开采继续呈现“油稳气增”态势,石油产量连续两年稳步增长,天然气产量较快增长。
油气探明储量增加
在资源储量方面,2020年,我国油气探明储量增加,新增2个亿吨级油田、1个千亿方级天然气田、1个千亿方级页岩气田。石油新增探明地质储量13.22亿吨,同比增长17.7%,2018年以来保持持续增长。其中,新增探明地质储量大于1亿吨的盆地有4个,分别是鄂尔多斯、渤海湾(含海域)、准噶尔和塔里木盆地;新增探明地质储量大于1亿吨的油田有2个,分别为鄂尔多斯盆地的庆城油田和准噶尔盆地的昌吉油田。
天然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10514.5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0.0%。其中,新增探明地质储量大于1000亿立方米的盆地有3个,分别为鄂尔多斯、塔里木和四川盆地。新增探明地质储量大于1000亿立方米的气田有1个,为塔里木盆地的克拉苏气田。
煤层气领域表现亮眼。2020年我国煤层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673.1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950.5%,新增探明储量来自沁水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东缘。
截至2020年底,全国已探明油气田1060个(其中油田771个,天然气田289个),页岩气田7个,煤层气田28个,二氧化碳气田3个,累计探明石油、天然气、页岩气和煤层气地质储量分别为422.00亿吨、16.88万亿立方米、2.00万亿立方米和7259.11亿立方米。
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大
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石油工业发展迫在眉睫。在9月23日召开的中国石油科技与信息化创新大会上,中国石油发布科技与信息化创新工作目标和思路:到2025年,基本解决油气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问题,科技实力和信息化水平在国家油气创新体系中的地位更加巩固;到2030年,基本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到2035年,基本建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能源与化工创新高地;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能源与化工创新高地,全面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受新冠肺炎疫情、低油价等不利因素影响,油气勘查开采完成投资下降、工作量减少。2020年全国油气完成开采投资2249.48亿元,同比下降11.0%;完成开发井17297口、3579.70万米,同比分别下降26.1%和31.1%。
国内油气生产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基石。2020年,我国石油产量1.95亿吨,连续2年稳步增长,同比增长2.1%,其中,产量大于1000万吨的盆地有渤海湾(含海域)、松辽、鄂尔多斯、准噶尔、塔里木和珠江口盆地,合计1.81亿吨,占全国总量的92.6%。全国常规天然气产量1618.22亿立方米,连续2年超过150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2%,其中,产量大于50亿立方米的盆地有鄂尔多斯、四川、塔里木、珠江口、柴达木和松辽盆地,合计产量达1499.67亿立方米,占全国总量的89.6%。
“一是陆上油气资源具备加大勘探开发力度的基础;二是大盆地仍是陆上油气勘探主战场;三是陆上剩余油气资源品质总体偏差,增储上产难度大,深层是重大发现主阵地;四是海域常规油气资源品质较好,近海是常规油气增产的现实领域;五是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大,是未来增储上产的战略接替领域,技术突破是关键;六是常规和非常规油气资源经济性评价实现了地质资源与经济性可采资源对应衔接,技术创新和提高经营管理效率是降本增效、实现规模效益勘探开发的关键。”自然资源部全面分析总结了“十三五”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结果并得出以上结论。
以科技创新推动石油工业发展
“我认为的创新从传统油气说,就是打破常规,突破非常规,创建新的常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邹才能告诉记者,中国石油正在进行“万米级超深层油气革命、纳米级超致密页岩油气革命”,两场科技革命开辟两大油气战略新领域,实际上也是打破传统的思维,突破非常规的思维,创建新的思维。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建成了国家能源页岩气、致密油气研发(实验)中心,引领了我国非常规实验测试技术发展;建立了纳米储层孔隙表征、高精度含气量测试、大物模压裂模拟、页岩油气、致密油气开发实验等标志性实验技术。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我认为,石油行业不是夕阳产业。石油不仅是一种燃料,也是一种战略物资,影响国计民生。”在日前由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召开的“石油科学家精神及科技创新”座谈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苏义脑表示,即便在今后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的过程当中,石油逐步减少燃料的功能,但它在化工原材料方面的用途仍然凸显。碳达峰、碳中和赋予了石油工业特殊的更高的内涵。
“展望未来,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要进一步加大油气勘探开发的力度,同时,还要积极稳步地开展海外油气资源合作开发,并重视我国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研发工作。”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德生认为,石油地质工作必须要实事求是,要始终坚持为国家寻找和开发更多油气田、自力更生建设我国强大石油工业的决心。
“石油与天然气在保障能源安全中特殊作用仍然不可替代,唯有依靠科技创新,加快实施科技创新工程,推动传统油气业务与新能源新材料新业态融合发展,才能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更大贡献。”邹才能强调。(作者:安栋平)
新疆油田吉庆油田作业区(吉木萨尔页岩油项目经理部)新建产能区60号平台。张昀 摄
吉庆油田作业区(吉木萨尔页岩油项目经理部)工作人员在观察油井运行情况。张昀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