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欢迎您! 2022-07-06 星期三

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2077
134

智库专家看两会 | 吕建中:在能源转型变局中开拓高质量发展新局

来源:中石油经研院智库中心 发布时间:2022-03-10

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能源问题再次成为热词之一,并且广泛涉及碳达峰碳中和、生态环境保护、市场保供稳价、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区域协同发展等多个方面,体现了能源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变局,其中全球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应当是这种变局的重要内容之一,而驱动变局的关键力量则是技术革命、产业变革及能源转型。








中国政府已明确向国际社会承诺“双碳”目标,并将其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这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国能源行业迫切需要在绿色转型变局中开拓高质量发展新局。


保障能源安全可及是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

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问题的核心是安全可及,而且直接涉及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人民生活改善及经济繁荣。能源既是重要生产要素,又是重点产业和行业,维护能源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是保障安全可及的基础。


我国是世界能源消费、进口大国,也是能源生产大国,具有较完备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我国能源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安全保障能力持续增强,能源自给率基本保持在80%的较高水平。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2021年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43.3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6.2%。其中,原煤产量41.3 亿吨,增长5.7%;原油产量1.99 亿吨,增长2.1%;天然气产量2076亿立方米,增长7.8%。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3.77亿千瓦,比上年末增长7.9%。其中,火电装机容量12.97亿千瓦 ,增长4.1%;水电装机容量3.91亿千瓦,增长5.6%;核电装机容量5326万千瓦,增长6.8%;并网风电装机容量3.28亿千瓦,增长16.6%;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3.07亿千瓦,增长20.9%。


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能源需求不可避免地继续增长,供给不足是最大的能源不安全隐患。我国传统能源资源禀赋基本上是富煤、缺油、少气,石油和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较高,煤炭面临着减碳、降碳的压力,可再生能源仍然存在间歇性、不稳定性等问题,短时期内难以形成对传统能源的实质性、规模化替代。


按照“双碳”目标,即便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在2030年左右达峰,但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仍将达到70%以上,需要稳定化石能源生产和保底供应能力,发挥“压舱石”的基础性保障作用。因此,需进一步优化煤炭产能规模和生产布局,推动煤炭绿色开发和智能化生产,加大煤炭清洁化利用;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促进油气增储上产,积极发展页岩气、煤层气,强化油气绿色高效开采,加快油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巩固完善储备管理体制、加强管网安全运行等,多措并举保障主体能源自主供应能力。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很少有国家可以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能源安全保障。能源进口安全保障需要做到“买得到”“买得起”“运得回”。目前,我国石油和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已超过 70%和 40%,进口来源地遍布东西半球几十个国家,受国际市场和地缘政治的影响较大,存在资源来源、运输通道、价格波动等多方面的潜在风险。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我国应坚持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深化“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深度参与全球能源治理,增强国际能源市场话语权,在高水平对外开放条件下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是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主线

能源生产消费相关活动是最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源,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一方面,传统化石能源需加强清洁化开发利用,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生产,为减碳降碳多作贡献。另一方面,由于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与煤炭、石油相比,不仅绿色清洁低碳,而且不受地域限制,就地取材、就地消耗,能够很好地抵消对外依存度过高的隐患,是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重点方向。


近年来,我国清洁能源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持续增长,对传统高碳化石能源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替代。2021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达52.4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 5.2%。其中,煤炭消费量增长4.6%,原油消费量增长4.1%,天然气消费量增长12.5%,电力消费量增长10.3%。


2021年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 56%,比上年下降了0.9个百分点;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 25.5%,比上年上升1.2个百分点。进口原油5.13亿吨,比上年下降5.4%,这是20多年来的首次下降。进口天然气1.21亿吨,比上年增长19.9%,增幅也有所下降。


推动能源革命和绿色低碳转型,需要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传统能源逐步退出必须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我国要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有序发展光伏、硅能、氢能等可再生能源;加快发展有规模有效益的光伏、风电、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等新能源,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


特别是要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光电基地,通过对周边区域内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煤电机组的升级改造形成支撑保障,借助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努力构建以绿色低碳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同时,加强源网荷储协同发展,推动风光互补、水火互济等多能互补,切实提升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能力。到“十四五”末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电装机占电力总装机的比例要超过 50%,在一次能源消费增量中的比重超过50%。到 2030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到2060年达到80%以上。

技术创新是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量

能源转型的核心是技术革命。所谓“新能源”主要体现在能源开发利用的新技术上。在现有技术条件下,80%以上的可再生能源需要转化为电能进行利用,而水电、风电、光伏发电客观上存在着波动性、间歇性、随机性特征,面临着一系列调峰、储能等技术难题。同时,大力压减高耗能高碳排放能源消费,不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节约能源消耗和减少碳排放,也都迫切需要依靠技术创新实现技术突破。


因此,要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大能源科技投入,明确相关技术路线,集中力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攻关,形成更多能源技术策源地、创新联合体,以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创新,扩大能源有效供给,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增强自主保障能力。推动能源技术与现代信息、新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探索能源生产和消费新模式。


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关键技术研发应用。新型电力系统要以新的电力技术为有力支撑,着力促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先进信息通信等与电力系统深度融合,加快柔性直流输配电、新能源主动支撑、大规模储能电站、新型电力系统仿真和调度运行等技术的研发、示范和推广应用,形成与我国能源低碳转型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电力系统关键技术体系。


节约能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在过去几十年里,我国节能降耗成效显著,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单位GDP能耗分别下降19.1%、18.2%、15%。2021年我国重点耗能工业企业单位电石综合能耗下降5.3%,单位合成氨综合能耗与上年持平,吨钢综合能耗下降0.4%,单位电解 铝综合能耗下降2.1%,每千瓦时火力发电标准煤耗下降0.5%。但我国单位GDP能耗仍然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节能降耗空间和潜力较大。要把提高能效技术攻关和能效管理体系建设作为重点,努力实现以较低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较快的经济社会发展。


2077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