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LNG接收站是接收、存储船舶运输的进口液化天然气,并根据下游用户需求对LNG进行气液态分销的场所。通常为了科学管理和高效运营接收站,需要对空间进行合理的功能划分。
LNG接收站的功能分区
以某LNG接收站项目为例,参考国家规范GB-51156《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工程设计规范》中关于总平面布置的要求,主要划分为:码头区、LNG储罐区、工艺装置区、槽车运输区、计量外输区、火炬区、公用工程及辅助生产区、厂前区和海水取排水设施。 LNG接收站各分区功能简介 码头区 本项目LNG码头是专为接卸液化天然气船舶设计和建造的,分LNG卸船泊位和LNG装船泊位。 码头布置LNG装卸臂、登船梯、系缆钩及辅助靠泊设备设施,并配备干粉、高架消防水炮、雨淋及泡沫灭火系统等消防设施。 LNG运输船到岸时,由港务人员与领航员通过辅助靠泊系统指挥完成船舶系泊作业;连接登船梯及卸料臂,建立人员和LNG物料的流动通道;LNG物料由运输船卸料泵增压后,经卸料臂输送到LNG储罐中,进行储存。 LNG储罐区 LNG储罐是接收站的关键设备,主要包含储罐本体、附属设施和监测系统。本项目储罐选型为预应力混凝土全容储罐。 储罐本体包括:预应力混凝土全容罐体、2台罐内低压泵,本项目1、2号储罐额外各设置1台装船泵,用于装船作业。 储罐附属设施主要包括:LNG进出料及BOG外输管道系统、紧急切断阀、安全阀、呼吸阀、罐顶吊机、干粉罐消防设施等。 监测系统主要包括:液位-温度-密度连续监控系统(LTD)、热电阻温度监测器(RTD)等,防止罐内LNG发生分层引起LNG翻滚。 储罐内的LNG经安装在罐内的低压泵增压后,可通过低压总管泵送至高压泵进行再次增压,进入气化器进行气化外输;也可以进入槽车装车撬直接进行液态LNG槽车分销。罐内存储的LNG亦可通过装船泵输送至装船码头进行液态船舶分销。 工艺装置区 工艺装置区设备操作是接收站控制的核心,设备装置按照处理流程主要分为BOG处理系统和高压气体外输系统。 BOG气体的处理是关系到接收站运行安全的重要工艺流程,按照处理工艺的不同可分为再冷凝式和直接外输式,本项目同时具备两种处理工艺,满足BOG处理需求。 再冷凝式工艺主要为:BOG气体经低压压缩机增压后进入再冷凝器,与LNG低压泵泵出的过冷LNG充分混合,被冷凝后进入下游工艺。 直接外输式处理工艺为:BOG气体经低压压缩机增压后,由增压压缩机进行再次加压,直接输送至高压输气管网。 高压气体外输系统主要包括:高压泵、浸没燃烧式气化器(SCV)、开架式气化器(ORV)及附属管道设施等。储罐内的LNG经低压泵增压后,由高压泵进行再次增压,进入气化器后气化为高压天然气。高压天然气经过计量撬计量后输送至外输管网,进行气态分销。 槽车运输区 槽车运输区由装车台、装车撬、LNG管线、气相返回管线及消防配套设施组成。储罐内LNG经低压泵增压后进入槽车运输区装车撬,低压LNG经槽车撬充装至LNG槽车内,进行陆运液态分销。 计量外输区 来自LNG气化器的高压天然气在计量外输区完成组分在线分析、流量计量后进入外输管网进行气态分销。主要设备为在线色谱分析仪,可连续监测外输天然气的热值、组分等参数,为贸易交割提供依据。 火炬区 火炬用于处理LNG接收站内产生的超压或检修中的气体,本项目火炬系统包括高架火炬筒体、入口分液罐、点火装置、长明灯以及氮气微正压保护管路。 超压及检修排放的气体通过火炬总管进入入口分液罐,分液罐将气体中夹带的液滴进行分离,避免产生火雨现象;超压或检修产生的气体进入火炬筒体后,被长明灯引燃进行安全燃烧;在火炬未进行放空时,由氮气微正压保护管路进行火炬筒体微正压保护,防止空气进入。 公用工程及辅助生产区 公用工程及辅助生产区主要由给排水系统、供电系统、仪表空气和压缩空气供应系统和液氮系统组成,可为厂区运行提供动力支持。 给水系统包括:生活给水、生产给水、高压消防给水。 排水系统包括:生活污水系统、生产污水系统、积液池雨水排水系统。 根据全厂压缩空气及氮气负荷情况,设置螺杆式空气压缩机、热干燥机及PSA制氮机,为厂区提供压缩空气动力及氮气。 为满足接收站间歇性的大流量氮气需求,如系统吹扫、置换等工况,根据预估氮气最大用量设置一台液氮储罐,空温式气化器和电加热器,将液氮气化为氮气,以作为氮气补充或应急气源。 厂前区 LNG接收站厂前区主要为办公生活区,包括综合行政楼、生活楼及门卫等。 海水取排水区 LNG接收站海水取排水设施负责接收站所需的海水供应和排水。主要包括:海水泵房、取水口、海水供应管道、排水明渠和排水口。由海水泵将海水通过海水管道输送至ORV气化器与LNG进行换热,对LNG进行气化,换热后海水通过排水明渠排入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