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近日,在时隔近12年之后,我国天然气利用管理办法正式公布,并将于8月1日起正式实施;相对于2007年和2012年的天然气利用政策,不但名字进行了调整,由之前的政策改为办法,其具体内容也与时俱进进行了大量的调整,相对之前的征求意见稿,也出现了大幅的优化;结合所从事的专业领域,立足天然气利用这一基本场景、适度延伸到我国能源发展趋势,进行梳理学习,形成笔记。
这版天然气利用管理办法,从需求侧着手并延伸到天然气产供储环节。这次的调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一是将所谓的天然气中增加了致密气的说法,将更加有利于不同资源进入天然气管网当中,更好服务经济发展、满足用户需求;二是删除了之前的城市燃气、工业用气、发电用气等分类的描述,不在过分强调天然气用户类别;三是将之前的优先、允许、限制、禁止调整为优先、限制、禁止,除此之外的为允许类,也就是非禁即许;三是这些变化因应了市场需求,也更好地体现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四是相对之前的天然气利用政策,这次增加了远洋船用LNG、与氢融合发展等相关内容,更加符合我国能源结构优化方向,也更利于我国未来几年碳达峰能源需求;五是相对之前的限制天然气制氢等内容,结合炼化升级、钢铁减排等内容进行了明确,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部分炼化、炼钢用天然气列为允许类,这体现了天然气利用的与时俱进特征;六是将天然气掺氢等高精尖应用场景进行了明确,为天然气掺氢发展提供了政策指导;七是对于就地或者就近天然气液化、液化天然气冷能利用等也进行了明确,将更加利于上游天然气生产过程中的放空回收、减少资源浪费,同时也将鼓励沿海20多座LNG接收站的冷能利用项目建设;八是更加强调了资源落实、价格可承受等条件作为一些利用的前置条件,避免了盲目上项目、项目建成后资源不落实、天然气项目晒太阳等情况的发生。
这版天然气利用管理办法,从民生入手延伸到终端用气的各类用户。相对之前的天然气利用政策,主要有几个方面的民生领域体现:一是这次更加关注民生领域用气,除炊事、公服用气之前,对于符合条件的农村地区清洁取暖等事关民生的用气,也进行了明确,相对之前的天然气用气主要着眼于大中城市而言,这次关注了乡村用气,也将更加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建设美丽乡村提供资源支撑,有效衔接了2017年之后的农村地区清洁取暖,表征了我国天然气利用的政策连续性;二是对于民生用气等不均匀性,需要增加调峰设施等内容进行了明确,这同之前的储气设施辅助服务市场意见进行了衔接,也是解决民生用气不均匀性的具体举措,同时也是未来我国储能的一种方式,也将使得天然气肩负储能这一重任更加清晰,尤其是再次强化了天然气调峰电厂,这将有效解决我国未来能源应用场景中“储”的难题,也将使得天然气作为民生用能的桥梁能源作用更加明显;三是对于新能源汽车等应用场景的衔接,提出了油气电氢等描述,请大家关注这个顺序,油-气-电-氢,这一定程度上也讲彰显我国民生、尤其是汽车用能方式的改变或者变化次序;四是为更好保障民生用气,体现能源革命要求,将天然气合成氨等明确为禁止类,并明确不予气源保障;五是本次调整坚持了坚持人民至上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意识,进而使得天然气将更好服务民生、服务百姓生活食、住、行等环节。
这版天然气利用管理办法从系统入手,延伸到煤炭、油、新能源多种能源形式。这次调整更加体现了系统性,尤其是更好地结合了我能资源禀赋:一是陕甘蒙疆等煤炭基地区域,限制建设燃气基荷电厂,这样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煤炭兜底作用,以便将天然气这种优质能源用在刀刃上,发挥好不同能源种类之间的衔接与支撑作用;二是明确了补燃太阳能热发电项目、同新能源形成协同作用的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等作为优先类进行发展,这体现了天然气与新能源融合的发展场景,同2023年发布的在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的政策进行了有效衔接,也捋顺了天然气在新型能源系统建设中的角色定位;三是没有过多的强调天然气作为主体能源,但天然气在我国能源供应结构与消费结构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四是强调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强化了天然气利用的高效性,强调了天然气产业发展要符合产业结构调整目录,更加强调了天然气在我国产业结构中的关键一环,并要符合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方向,避免单打独斗,体现了能源的协同性、产业结构的符合性。
最后,我们从时间纵轴和能源利用横轴看我国能源发展趋势。随着2003年我国西气东输投产,为促进天然气的健康有序发展,我国对于天然气利用进行了多次调整:一是2007年版的天然气利用政策,是为满足天然气快速发展需要背景下进行了发布,当时我国以燃煤为主的能源结构迫切需要优化,以实现能源的清洁利用,也利于城市规模的扩张、城市外缘产业结构调整;二是2012年版的天然气利用政策是更加强调我国能源结构持续优化的发展方向,体现了可持续发展观的理念,一定程度使得我国天然气处于中高速增长阶段,随之而来的是天然气高依存度出现、面临被国外资源方减供、断供风险,也出现了2017年的“气荒”,使得我国能源清洁化利用出现了社会质疑,这也更加坚定了我国持续加大新能源建设投入,并已将新能源列入一些国资央企的考核指标当中,直接刺激了美国,导致其提出了我国所谓新能源过剩的论断,其目的是打压、改变我国新能源建设布局与速度,而基于俄罗斯与乌克兰冲突,更加坚定了我国走新能源、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道路自信,这将满足我国结合双碳战略,实现能源结构持续优化;三是2024版的天然气利用管理办法有效衔接了2007版和2012版的天然气利用政策,进而在时间这一纵轴上有效衔接了天然气利用方向,而在同时期横轴来看,同双碳战略下的煤、油、新能源等进行了有效衔接,体现能源结构持续优化的协同性、系统性和可持续性,在2030年碳达峰之前是煤炭和石油的达峰,而天然气达峰将在2035-2040年之间,即使在2060年碳中和场景下,天然气利用也将在维持在4500亿方左右的消费量;四是从我国能源安全来看,煤炭兜底、原油储备虽必不可少,但天然气的战略储备同样重要,因其快速发电的特点将保障我国在新能源占比过高情况下的不时之需,保障我国用能安全;五是我国能源结构将会持续优化,围绕电力行业源网荷储、能源产供储销将越发体现系统发展的必要性,而8月1日即将实施的这版天然气利用管理办法将在我国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持续建设新质生产力的格局下,发挥更好地宏观调控作用,其调控效果将在2025年及十五五期间得到较好体现,让我们拭目以待。
总之,我国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能源对于我国支撑作用显著,而天然气在近20年的中高速经济发展格局下,对于碧水蓝天净土为代表的污染攻坚、工业转型升级、新质生产力建设等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相信今后在双碳战略下,天然气作为新能源的“最佳伴侣”,将发挥好能源结构优化进程中的“桥梁能源”作用,持续服务我国经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