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特约撰稿人 张文杰
据彭博社近期报道,为了恢复原油产量,欧佩克+同意5月增加比预期更多的原油供应。根据欧佩克网站上的声明,以沙特和俄罗斯为首的欧佩克+5月起将向市场增加供应41.1万桶原油/日。该决定加剧了国际油价的跌幅,截至4月16日,布伦特原油价格为65.85美元/桶,WTI价格为62.47美元/桶。
市场分析普遍认为,这次增产可能更多是出于改善成员国对减产协议遵守情况的考虑,而非实质性的产量大幅提升。彭博社近期调查数据显示,欧佩克3月已先行削减产量11万桶/日。这被视为是为后续增产做准备的前置动作。
增产计划背后的战略考量
欧佩克+此次酝酿的增产计划是长期考量的战略决策。在去年12月举行的欧佩克+部长级会议上,就作出将220万桶/日的减产计划推迟至今年4月的决定,同时将完全取消减产措施的时间表延长至2026年9月。这种渐进式的政策调整策略,充分体现了欧佩克+在平衡全球石油市场供需关系方面的谨慎态度。
深入解析此次增产计划的具体内容可以发现,欧佩克+更注重调整成员国的生产配额。过去一段时间,部分成员国(如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存在超额生产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欧佩克+整体减产协议的执行效力。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增产计划还反映了欧佩克+对全球能源转型趋势的应对策略。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传统产油国正面临长期需求前景的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欧佩克+采取渐进式、试探性的增产策略,既可以把握当前的市场机遇,又不会过度刺激新能源替代进程,体现了该组织日益成熟的市场调控能力。
欧佩克成员国的减产执行情况
从近期公布的3月生产数据来看,欧佩克成员国的减产执行情况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反映了该组织内部复杂的利益格局和协调难度。
尼日利亚3月原油产量降幅最明显,减少了5万桶/日。但这一减产可能并非完全出于自愿配合该组织政策,而是受到基础设施问题的制约。据了解,尼日利亚的跨尼日尔输油管道3月发生火灾事故,直接影响了原油生产和出口能力。
伊拉克的情况则更具代表性。作为长期存在超额生产问题的成员国,该国3月确实减少了4万桶/日的产量,显示出配合减产政策的意愿。但值得注意的是,伊拉克当前415万桶/日的产量仍高于400万桶/日的配额要求。
阿联酋的表现则是另一个方向。调查显示,阿联酋3月产量不降反增,增加了3万桶/日,达到333万桶/日,远超配额要求。这一现象可能与阿联酋近年来持续进行的产能扩张计划有关,突显出部分海湾国家在长期产能规划与短期产量限制之间的矛盾。
减产政策执行差异的背后,是欧佩克+内部复杂的政治经济博弈。一方面,沙特作为实际领导者,需要平衡各成员国的利益诉求;另一方面,不同国家的发展阶段和财政需求各不相同,对油价和产量的偏好也存在差异。如何维持组织凝聚力,同时确保减产协议得到有效执行,成为考验欧佩克+协调能力的重要课题。
市场反应与未来走势分析
欧佩克+拟增产消息发布后,国际石油市场反应相对平淡。但在4月3日,每日增产41.1万桶原油的计划正式发布后,加剧了美国关税政策引发的油价跌幅。
未来国际油价走势仍存在不确定性。从需求侧来看,全球经济复苏步伐不一,欧洲经济增长则相对乏力,中国经济正在企稳回升。这种分化的发展态势,使得石油需求增长前景充满变数。国际能源署(IEA)最新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速可能放缓至100万桶/日。
从供给侧来看,除了欧佩克+的政策调整,非欧佩克产油国的产量变化也值得关注。美国页岩油产量去年增长放缓后,近期出现复苏迹象。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数据,近期美国原油产量已回升至1320万桶/日的历史高位附近。与此同时,圭亚那等新兴产油国的产量也在稳步提升,这些都可能影响全球石油供需平衡。
在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欧佩克+选择小幅渐进式增产的策略显示出其政策智慧。这种“小步快走”的方式既能响应部分消费国对增加供应的呼吁,又能保持政策灵活性,可以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欧佩克+在4月3日的线上会议上正式批准了这一增产计划,但后续仍可能根据市场情况灵活调整实际增产节奏。
对我国能源市场的影响与启示
我国每年需要进口超过5亿吨原油,原油对外依存度超过70%。欧佩克+的产量政策调整,将对我国能源市场产生多重影响。
从直接影响来看,适度增产有助于稳定全球石油供应,避免油价过快上涨。在当前我国经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相对稳定的能源价格有利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为经济复苏创造良好环境。
但同时也需要警惕潜在风险。一方面,如果增产幅度过大导致油价显著下跌,可能影响我国石油企业的经营效益;另一方面,如果增产不及预期可能导致油价反弹,又会增加外汇支出和输入性通胀压力。
从长期战略角度看,我国需要统筹考虑三个方面因素:能源安全,要保持适度的战略石油储备和国内生产能力;经济效益,要把握油价波动的有利时机进行储备和采购;环保要求,需要持续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
此外,欧佩克+的政策调整也为我国能源转型提供了启示。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传统产油国正在积极调整战略,我国也需要加快新能源发展步伐。既要继续推进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应用,也要重视传统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实现平稳过渡。
由于欧佩克+超预期增产,油价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不确定性放大了油价波动,需要警惕美国和欧洲等国家或地区的关税政策变化。近期,欧佩克+宣布了5月的增产计划,合计规模为41.1万桶/日,超出市场预期,其中沙特将增产16.6万桶/日,至920万桶/日。2025年1~2月,沙特原油产量均值为895万桶/日。
数据来源:欧佩克,联合石化市场战略部
国际油价跌至4年新低
本报讯 据外媒报道,国际油价近日跌至每桶65美元以下,是4年来的最低水平。包括天然气在内的大宗商品市场受到欧佩克+同意的增产幅度超出预期,以及美国关税导致全球贸易战迅速升级的冲击。
美国总统特朗普4月2日宣布对等关税后引发油价暴跌。几小时后,欧佩克+同意5月增产。欧佩克+表示,这是为了应对成员国持续超额生产而采取的故意降价措施。布伦特原油价格仅两日就下跌了13%,WTI价格跌至202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此外,随着金融市场受到冲击,其他大宗商品价格也出现下跌,欧洲天然气期货价格下跌近10%。(王英斌)
3月全球原油出口量环比日增11.9万桶
本报讯 彭博社近期发布全球石油出口量跟踪数据显示,3月,全球原油出口量环比有所上升,为3992万桶,环比日增加11.9万桶。其中,巴西、加拿大和俄罗斯的原油出口量大幅增加,美国和北海的原油出口量则大幅减少。
3月,沙特原油日出口量下降6.5万桶,至622.7万桶;伊拉克原油日出口量下降14.4万桶;巴西原油日出口量激增22万桶;加拿大原油日出口量增加近19万桶。(李 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