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欢迎您! 2022-07-06 星期三

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19
0

60美元油价常态化?国际石油市场的破局与重构

来源: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25-05-20

多重因素冲击国际油价

2025年5月12日,中美两国在瑞士日内瓦发布《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标志着“对等关税”贸易摩擦升级后的实质性缓和。尽管世界两大经济体就关税达成共识利好全球经济发展,但全球经济前景总体低迷的趋势仍未改变。5月15日,联合国发布《2025年全球经济形势与前景年中更新》报告。报告指出,自2025年1月预测以来,全球经济前景显著恶化。关税上调与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对供应链造成压力,推高生产成本,导致企业投资放缓,波及发达和发展中经济体。

事实上,自4月2日美国实施所谓“对等关税”政策以来,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就遭受重创,全球石油需求增长也随之放缓。与此同时,石油供应端的变化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波动。自2023年12月起,“欧佩克+”采取自愿减产220万桶/日的措施,但近期却接连宣布分别于5月和6月日均增产41.1万桶。这一系列操作极大增强了石油市场供应过剩的预期。

市场价格的波动直观反映了供需失衡的状况。5月8日,布伦特和WTI原油期货价格分别较4月1日下跌15.26%、15.34%,最低分别下探至58.4美元/桶和55.12美元/桶。尽管国际油价在近日略有回调,但仍在60美元左右的低位徘徊。高盛、摩根士丹利等机构纷纷大幅下调今明两年的油价预期,凸显出市场对未来油价走势的悲观态度。

总体来看,在经济前景暗淡的背景下,“欧佩克+”放松减产无疑将进一步增加国际石油市场平衡的脆弱性,使石油市场面临新的重塑。

“欧佩克+”面临多重困境

油价下跌冲击产油国经济。石油工业是“欧佩克+”成员国重要的经济支柱和财政收入来源。多年来,多数产油国维持财政收支平衡所需油价均高于同期布伦特平均价格。他们常常通过实施产量配额并充当国际石油供应的平衡者,来维持国际石油市场在较高价格水平下的脆弱平衡。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显示,当前60美元/桶左右的价格水平,仅能满足卡塔尔、阿联酋、阿曼等少数产油国的油价需求。而哈萨克斯坦维持财政平衡所需油价高达115.9美元/桶,伊拉克为92.4美元/桶,沙特阿拉伯为90.9美元/桶,远高于当前价格水平。若美国关税政策完全推行,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国际油价运行中枢大概率将继续下行,且受全球经济复苏节奏影响,持续时间难以确定。这将加大相关国家财政平衡的难度,引发经济社会深层次矛盾,对“欧佩克+”成员国执行减产协议产生分化作用。

从欧佩克到“欧佩克+”,成员国达成的减产协议是国际石油市场剧烈失衡、严重供应过剩状态下的特殊成果。一旦市场状况好转,部分成员国超配额生产的情况便会出现。由于欧佩克及“欧佩克+”在组织上采取进出自由的原则,其运行机制缺乏强有力的约束和惩戒措施。因此,受利益驱使,超配额生产导致减产遵从率偏低成为常态。为维持市场基本平衡和油价稳定,沙特阿拉伯等产量较高的国家常采取自愿减产措施。

然而,当市场平衡被打破,油价剧烈下跌进入更低价位运行时,部分成员国长期超产将激化内部矛盾。“欧佩克+”连续两次超市场预期增产,正是对哈萨克斯坦、伊拉克、俄罗斯等成员国长期超配额生产且不履行产量补偿承诺的有力回应。这一系列举措可能导致减产协议最终破裂。

自2022年以来,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通货膨胀高企,央行采取货币紧缩措施使利率处于高位,全球经济衰退预期始终是国际机构预测油价的重要依据。在“欧佩克+”实施减产措施未动摇时,尽管美国、巴西、加拿大、挪威等非“欧佩克+”产油国石油产量不断增加,国际石油市场仍维持着脆弱平衡,布伦特年均价格保持在80美元/桶以上,基本满足“欧佩克+”成员国财政收支和贸易账户平衡的油价诉求。

但进入2025年,在美国关税政策的影响下,美国经济今年一季度环比出现0.3%的负增长,欧盟和欧元区环比增长分别仅为0.4%、0.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初步将全球经济增长下调0.5%至2.8%。在全球经济增长前景暗淡的背景下,欧佩克将2025年的石油需求增长预测从145万桶/日下调到130万桶/日,国际能源署则预测仅增长73万桶/日。若全球经济衰退成真,受利益驱使,更多非理性市场行为将出现,国际石油市场将从脆弱平衡转向严重供应过剩。

多方博弈重塑市场结构

当前,中东地区国家依旧保持着全球石油资源最丰富和勘探开发成本最低的优势,桶油完全成本普遍低于15美元。回顾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低油价时期,以沙特阿拉伯为主的中东产油国曾凭借成本优势,全部释放闲置产能抢占市场份额,并推动石油贸易定价体系发生根本性转变,形成了与市场价格挂钩的净回值定价,促进了WTI和布伦特两大国际石油价格基准的形成。

若国际油价在当前水平继续下跌,而其他产油国不能有效控制或减少石油产量,沙特阿拉伯等闲置产能丰富的中东产油国很可能放弃油价目标,加快释放闲置产能,增加国际市场的供应量,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

而美国页岩油产量正在加速见顶。美国页岩油历经近20年的发展,采出程度不断提高,优质资源逐渐减少。美国能源信息署数据显示,自2024年10月以来,美国月均石油产量连续下降,从1345万桶/日降至2025年2月的1315.9万桶/日。尽管美国页岩油行业近2年来并购热潮不断,但这主要是为了整合资源、优化开发,对产量增长的作用有限。

美国达拉斯联储今年3月的调查表明,美国页岩油新钻井的平均盈亏平衡价格为65美元/桶,高于当前WTI原油期货交易价格。若油价继续下行,再加上美国关税政策导致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成本上升,美国页岩油公司的资本性支出将受到抑制,这将加速页岩油产量见顶的进程。

海上勘探开发也将逐渐放缓。近年来,苏里南、圭亚那以及巴西海上盐下成为全球石油产量新的增长点。相关国家和石油公司已制定加大资本性支出提高产量的方案。睿咨得数据显示,海上油气资源开发的盈亏平衡价格为45美元/桶。目前,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已下探至58.4美元/桶的低点,若市场平衡被打破,油价继续下行将缩小与盈亏平衡油价的差距,不利于海上石油勘探开发的发展。此外,美国关税政策对全球供应链和贸易链的不利影响,会增加海上石油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本,延缓其建设进度,进一步抑制海上产量的增长。

目前,美国虽与中国、英国等国家相继达成协议,为“对等关税”政策按下“暂停键”,但距离最终协议的达成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未来“对等关税”政策的影响充满不确定性,仍有可能驱动“供应过剩预期增强—油价下降—‘欧佩克+’加快退出减产—供应过剩预期增强”的恶性循环。对于石油企业而言,需未雨绸缪,科学制定应对低油价的措施,优化业务布局,按成本水平规划油气资源开发,制定针对性降本策略,合理控制资本性支出规模与节奏,有效缓解油价下降带来的不利影响。(冯保国 能源战略学者)


1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