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欢迎您! 2022-07-06 星期三

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16
0

油气企业多措并举保供忙

来源:渠沛然 中国能源报 发布时间:2025-07-22

六月以来,南北方多地相继发布高温预警,社会用电负荷持续攀升,带动天然气需求激增。面对“烤验”,各油气企业多措并举,在资源增产、储气调峰、管网优化等方面协同发力,为民生用气和经济发展筑牢能源防线。

在天津,一艘满载9万吨液化天然气的运输船靠泊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码头,这是中国石化该站近3天接卸的第2船液化天然气,今年以来已累计接卸液化天然气超130万吨,为华北地区迎峰度夏蓄能保供。

烈日下,中国石油华北油田物资分公司料场地面温度突破50摄氏度,工人们正争分夺秒地装运油管,将大宗物资搬运调整至相应位置时已是清晨时段,日均收发物资90余吨,确保油田生产“不断粮”。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六月以来,南北方多地相继发布高温预警,社会用电负荷持续攀升,带动天然气需求激增。7月16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首次突破15亿千瓦、达到15.06亿千瓦,较去年最大负荷增加0.55亿千瓦,这是继7月4日首创新高的14.65亿千瓦、7月7日再创新高的14.67亿千瓦后,再次刷新历史纪录。

面对“烤验”,各油气企业多措并举,在资源增产、储气调峰、管网优化等方面协同发力,为民生用气和经济发展筑牢能源防线。

海陆并进挖掘供气潜能

沿海地区是夏季用电“大户”,增加顶峰发电天然气供应,确保一次燃料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十分必要。海上气田已成为沿海地区最直接的气源保障,近期,每天都有超过2800万立方米的天然气,通过海底管道输送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各大城市。

在珠海,金湾“绿能港”与荔湾3-1等海上气田形成互补,供气覆盖广州、佛山、珠海、中山、江门等城市。“我们提前制定了保供方案,打通‘绿色通道’,顺利完成首船保税LNG返装。同时,稳步推进二期项目试生产,持续增强保供能力。” 中国海油金湾“绿能港”总经理胡学明表示。

“南海东部海域9个海上气田正全力增产保供,与来自南海西部海域的‘深海一号’气田形成联合生产局面,确保海上天然气供应的稳定性与连续性。”中国海油白云天然气作业公司副总经理赖勇介绍说。

与此同时,渤海油田创下日产新纪录。7月2日,其天然气日产量达1235万立方米,相当于满足百万人口城市一个月的民生用气需求。油田创新伴生气回收技术,也为油田四年保持年产30亿立方米以上天然气提供了关键支撑。

陆上气田同样全力释放产能。

在陕西,延长石油气田公司上半年提前两天完成“硬过半”目标,累计产气59.2亿方,达全年计划的50.2%。通过“日监控、周调度、月调整”机制,该公司上半年完成234口新井钻探,加速产能释放。其150亿立方米/年产能倍增工程更提前3个月收官,甘泉下寺湾净化厂工期压缩了四分之一。

地下粮仓蓄足“底气”

作为能源应急体系的“稳压器”,储气库在夏季蓄能阶段的表现直接关系冬季保供能力。

中国石化中原油田白9储气库于7月4日提前完成全年注气任务,整个中原储气库群库存量已达19.88亿立方米。技术人员通过“定量升压+定压递减+间歇注气”的创新模式,使日均注气量同比提升50万立方米,效率大幅提高。

在西南地区,我国首座地下储气库相国寺储气库近期投运了一台最大功率23兆瓦的离心式压缩机组,成为“压舱石”装备。作为西南地区单机功率最大的“巨无霸”,其最大注气压力接近30兆帕,可将储气库工作气量提升至26亿立方米。该机组采用变频驱动和智能控制技术,实现了一键启停和注采模式灵活切换,大幅增强川渝、京津冀地区的应急调峰能力。

中国石油还在加速布局新型储气设施。在河南叶县,我国首座盐穴储气库的两口造腔井已于6月完成气密封测试,为未来大规模储气开辟新空间。

智慧互联精准施策

国家管网集团的调度中心,中俄东线、西气东输等主干管道的实时数据在不断刷新。随着中俄东线南段贯通,“四大战略通道”和“纵三横”骨干管网已实现东北、华北及长三角供气格局的深度优化。2024年推出的“管网通”等系列服务产品,使管输平均运价率同比下降2.2%,为客户节约运输成本6.5亿元。

同时,应急调峰能力建设取得突破。中国石油推动大庆升平、长庆雷龙湾储气项目建设,中国海油确保金湾LNG接收站应急库存充足。多层次的储备体系使管网具备“常态供应有弹性、局部短时紧张有措施”的调节能力,为应对用电负荷骤增提供了坚实保障。

油气保障离不开对终端用户的“保驾护航”。

在广州燃气电厂,中国石油实施的“一机一策”满负荷测试方案,确保6家燃机项目稳定运行。这种定制化服务模式,使天然气销售公司预计今夏供应量达660.6亿方,同比增长6.9%。安全生产防线全面筑牢。中国海油开展台风、洪涝等极端天气预案演练;国家管网集团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十大禁令”……

当盛夏的热浪持续考验能源体系韧性,油气企业以全产业链协同的“组合拳”,用“看不见的保障”展现了央企担当。油气企业通过增储上产、区域协同和终端保障,持续为能源安全供应提供核心保障。


1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