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欢迎您! 2022-07-06 星期三

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21
0

大变局下中国能源安全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 发布时间:2025-07-28

中国正在以自身能源转型和能源安全问题上的确定性应对全球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文 ‖清泉

图片

供图:IC photo

当前全球地缘政治动荡持续加剧,面临史无前例的大变局。特别是俄乌冲突,巴以冲突,以及近期以色列、美国和伊朗之间的“十二日战争”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引发业内对霍尔木兹海峡这个全球最大的能源运输通道会不会被封锁的担忧,虽然目前短暂停火,但下一步不排除冲突失控的风险。

那么,如此理解当前的中国能源安全?笔者从四个角度进行判断。

01 能源供应体系并不脆弱

虽然当前我国石油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很高,对外部环境变化也很敏感,但我国的能源供应体系并不脆弱,完全有能力保障自身能源安全。

首先,我国能源总体对外依存度并不高,仅有15%左右,因为占能源消费结构54%的煤炭基本不需要进口;油气占消费量的27%,其中约60%需要进口;占消费结构19%的非化石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和生物质能源,也完全是“土生土长”的。这样综合来看,我国过去几年的能源自给率可以达到85%左右,这个意义上讲,我国的能源饭碗其实一直端在自己手里。

其次,我国通过实施“油气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原油产量已经从2018年的1.89亿吨上升至2024年的2.13亿吨,年均增长近400万吨;天然气产量已经从1600亿立方米增加到2450亿立方米,年均增长100亿立方米以上。国内石油天然气产量的增加遏制住了我国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节节攀升的势头。

再次,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球石油天然气明显处于“供应过剩”状态,这是全球经济发展低迷,沙特、俄罗斯、美国、加拿大等油气大国供应增长,能源转型和新能源发展降低了对石油的需求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当前的全球油气市场是典型的“买方市场”,这种态势十分有利于我国的油气进口。

最后,十余年来,我国一直在未雨绸缪,持续加强石油储备和天然气储备能力建设。截至目前,我国已建了一批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建成西部和北部地下储气库、东南部沿海地上LNG储罐相结合的天然气储备布局。

02 石油天然气高度全球化

我国一直坚持“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观”,充分融入全球的能源市场、能源体系和能源格局,拓展多元化的能源进口渠道,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当今世界虽然正在遭遇逆全球化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仍然是一个相互依赖程度较高的全球性时代,特别是石油天然气的生产、供应和消费,已经高度全球化,主要体现在北美、东亚和西欧等消费中心高度依赖中亚、中东、美洲和非洲等生产中心。同时,后者在出口、财政收入及石油金融上高度依赖前者。

正是得益于油气工业的全球化,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石油就开始走出国门,在全球范围找油找气、构建油气进口和运输的通道。截至2024年底,我国已经建成中亚俄罗斯、中东、非洲、拉美、北美和亚太等重点油气合作区;成功构筑西北、东北、西南和东部海上这四大油气进口通道,特别是中国—哈萨克斯坦原油管道、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中俄油气管道、中缅油气管道,已经成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力量,也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标志性工程。2024年,我国可以从俄罗斯进口油气1.4亿吨油当量,从中亚五国进口油气4500万吨油当量,通过缅甸进口1500万吨油当量,从海上进口5亿吨油当量。所以,多元化的进口渠道,深度融入全球市场的油气产业格局,也是我们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手段。

图片

摄影:付松

03 保障关键矿产资源安全供应

在能源转型的背景下,如何保障关键矿产资源的安全供应,成为能源安全的新课题。随着全球范围内能源转型的加速,“双碳”行动在我国势不可挡地展开,预计到2060年,非化石能源供应和消费将占到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的80%。而非化石能源的生产、储存、分配和消费与现行的化石能源供应链体系有着本质的不同。“能源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有了新的含义。

尤其是储能领域,新能源储能设施的生产制造涉及所谓的“新能源关键矿产”,如锂、钴、镍等,在我国的储量并不丰富,严重依赖进口。比如锂资源,2024年我国的对外依存度达到58%,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和巴西;钴资源的外采率高达98%,主要依赖非洲的刚果(金);镍资源外采率86%,主要依赖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如果说,以铁矿、铜矿、铝矿为代表的传统有色金属是我国过去大量进口的“老材料”,则新能源关键矿产将是我国未来要大量进口的“新材料”。而这给我国能源安全增添了新的不确定因素。

04 能源安全绝不意味自给自足

“能源安全”绝不意味自给自足,绝不意味不再进口油气,而是“炉子必须要生在自己家里”。也就是说,能源产业的核心关键技术、项目建设和工程管理能力、设备的制造能力,以及所涉及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才是确保能源安全的核心能力。

在油气领域,目前我们基本拥有全产业链的技术和管理能力;在页岩油气开发等非常规领域,以及深水超深水勘探开发领域,我国也已经取得突破,能力不断提升;在新能源领域,我国拥有规模实力最为庞大的产业链和市场体系,满足国内需求后还能远销海外。

最后,回到本文一开始的问题上,如果伊朗继续遭受以色列和美国的轰炸,那么伊朗会不会封锁霍尔木兹海峡,从而实质性影响我国的能源安全?一方面,从历史上看,霍尔木兹海峡从未被真正封锁过,即便在历次中东战争和伊朗与美国、以色列关系最紧张的时刻,海峡也未被封锁过。一旦该海峡被封锁,就意味着伊朗站在了全世界的对立面,这是伊朗不能承受之重。另一方面,从“意愿—能力—后果”三个维度分析看,伊朗对封锁海峡有意愿,但伊朗没有能力和手段持续封锁海峡,也难以承受封锁海峡的后果。更为重要的是,伊朗很清楚,美国和以色列的目标是打击甚至消灭伊朗的核设施、核能力,但无意推翻伊朗的政权,尚未被逼到墙角的伊朗,是不会“鱼死网破”地封锁海峡的。

总之,拥有全球最大的化石能源体系和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体系,我国正在为全球的能源安全和能源转型做出中国的独特的贡献。中国正在以自身能源转型和能源安全问题上的确定性应对全球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能源问题非但不是我们的“软肋”,反而是我们推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和能源强国的优势和亮点。


2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