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欢迎您! 2022-07-06 星期三

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21
0

油气下一站,万亿级机遇已来!

发布时间:2025-11-12

未来,油气行业是否会出现一个拥有巨大增长潜力的领域?

全球金融巨头瑞银(UBS)近期在报告中指出,未来十年深海将迎来2.5万亿美元的海上油气资本开支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供应链将率先受益,深海采矿设备领域也将同步迎来发展机遇。

这一判断并非空穴来风。国际能源署、美国能源信息署等权威国际性油气研究机构,均对深海油气市场的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

在国内市场,除了深耕海洋油气领域的中国海油,向来以陆地勘探开发为优势的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也早已加速布局深海业务。

例如中国石化上海海洋油气勘探八号平台,以16.75天的钻井周期,创下国内海域6000米至6500米深水平钻井周期的最短纪录。

随着全球各方力量向深海集结,以油气等资源开发为核心的深海经济正加速崛起,深海油气作为其中的核心板块,也将随之进入全面爆发的关键阶段。

万亿级的油气资源


为什么深海经济能获得普遍看好?这里边有一个最朴素的逻辑:资源。这类资源类型丰富、储量庞大,涵盖油气、金属及非金属等多个品类。

从油气资源来看,即便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屡创新高,油气需求仍在持续增长。

《世界能源统计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石油消费量(不含生物燃料,含煤炭和天然气衍生物)达1.018亿桶/日,略高于2023年并再创历史新高,过去十年平均年增长率为1%

同期,全球天然气消费量达4.13万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5%,近十年平均年增长率达2.0%

需求持续攀升的同时,陆上油气资源却陷入发展困境。

“世界油库”中东为例,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国主力油田自然递减率超5%,需通过注水维持采收率;陆上老油田普遍进入高含水、高递减阶段。

俄罗斯西西伯利亚盆地、中国大庆等陆上老油田,也纷纷将新增储量勘探转向其他更新的区域。

其实,陆上增储也面临严峻挑战。2024年,全球油气发现数量仅168个,较2023年下降39%;新增可采储量85.2亿桶油当量,降幅达32%

这些新发现中,重大油气田集中于深海(如纳米比亚Mopane油田),陆上发现占比不足30%,且多为中小型油田。

瑞银报告的数据则更加直观。2010年至2020年间,新发现的深水油气储量是陆上储量的16倍。

这意味着,陆上常规油气资源已进入增量放缓,老油田递减的瓶颈期,行业开发重心正加速向海洋倾斜,尤其是深海领域。深海资源将成为弥补未来油气需求的关键。

图片

报告同时指出,深海蕴藏着95万亿美元的油气资源。国际上多家机构也做出了相同的论断,认为全球绝大部分油气资源分布在海洋中,其中相当大的部分位于深海。

举个简单的例子,中国南海的油气资源潜力十分巨大,石油资源量估计有数百亿吨,天然气资源量有数十万亿立方米但是,这些资源的探明率依然很低,后续增储上产空间巨大,成为中国油气保供的核心潜力区

未来油气的潜力市场在深海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数十年发展主线


深海经济的崛起并非遥远的愿景,而是已启动的、长达数十年的投资主线。

瑞银做出这一判断不仅基于油气资源,更涵盖了海洋中储量丰富的矿产资源。报告提到,除油气外,深海还蕴藏着高达81万亿美元的金属矿场。

和油气类似,陆地关键金属矿产经长期开采后,正面临储量枯竭的困境。按当前需求水平,报告估算陆地镍、钴、铜的储量仅能维持20-30年。

与此同时,清洁能源转型与电动车、数据中心等高科技产业的崛起,进一步加剧了对这些金属的需求。

图片

深海堪称真正的资源宝库,其关键金属储量远超陆地,部分甚至达到陆地储量的数倍,且矿石品位更高。例如克拉里昂-克利珀顿区的多金属结核中,镍的平均品位就远高于全球陆地平均水平。

不过在过去二十年,受技术与环保条件限制,深海资源基本处于未开发状态。2025年或将成为深海经济发展的关键转折点。

因为,深海开发已不只是单纯的市场行为,而是关乎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重要议题。

2025年,中国首次将深海技术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美国政府也签署行政令,加速深海采矿审批进程。与此同时,负责管理国际海底资源的国际海底管理局ISA)正加紧制定开采规章,预计2026-2027年更新采矿守则,这些举措都为深海资源商业化开采铺平了道路。

瑞银报告认为,推动深海经济崛起的核心因素有两个:一是海上油气开采,这一成熟市场正迎来新一轮资本开支上行周期;二是深海金属开采,作为新兴市场,技术突破正使其商业化开发从不可能变为现实。

美国地质调查局预计,到2065年,全球约35%-45%的关键金属需求将来自深海。

正是因为看好这一趋势,瑞银做出判断:2026-2035年十年间,全球海上油气勘探生产累计资本开支或达2.5万亿美元;深海金属开采设备支出则将从未来十年的1000亿美元,激增至2036-2050年间的1.5万亿美元。

 深海增长双引擎


深海经济崛起催生了诸多新机遇,这些机遇又集中在哪些细分领域?

瑞银报告给出了明确答案:短期内聚焦海上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供应链,长期则看向深海采矿设备。

FPSO是深海油气开发的核心装备,集生产处理、储存、卸载功能于一体,适配远离岸基的深水区域。

它通过系泊系统固定于海上,接收水下井口的油气进行加工,将原油储存于舱内并通过穿梭油轮定期外运。

随着海洋油气开发热潮来袭,FPSO正进入新的上升周期。基于当前招标、规划及评估中的96FPSO项目管线,瑞银估算未来十年该领域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000亿美元。

图片

成本下降会成为引爆深海采矿的关键。目前,深海采矿单位成本比陆地高出约25%,比如中东陆上油田桶油成本27美元/桶,海上大陆架37美元/桶,深水项目43美元/桶。

报告预测,随着技术持续优化,深海开采的运营支出每年可降低3%,环境成本同步下降3%,资本支出节省1%

2033年,深海采矿将实现与陆地开采的成本平价。这一突破将催生大规模设备投资,重点集中在水下采集车、提升管系统、水下机器人等水下设备。

2036-2050年,这些领域的发展还会推动深海采矿设备投资规模飙升至1.5万亿美元。

除此之外,深水钻井服务、海上油服和设备公司、水下设备制造商、特种材料供应商、金属加工等相关领域,也将迎来可观的投资增量。

本质而言,这并非油气领域的简单突破,也不仅仅是传统能源开发的延续,而是一场由技术、资本与战略重构共同推动的深海变革。

这场变革不是短期市场波动,而是深海潜力的集中释放,更是服务于全球能源、资源安全需求的长期趋势。

未来,随着2.5万亿美元资本持续注入,深海油气与矿产开发有望成为全球市场核心的增长引擎。



2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