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和我国节能减排环保要求的提升,LNG作为清洁能源逐渐替代传统燃油,成为车用领域的优先选择,带动国内LNG加气站产业快速发展。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我国LNG加气站产业现状以及面临的发展环境,对提高LNG加气站核心竞争力提出建议。
一、我国LNG加气站产业现状
国家政策持续出台推进加气站快速发展。到2011年底,LNG加气站数量不足1000座。2011年7月,国家能源局发布第4号公告,批准《液化天然气(LNG)汽车加气站技术规范》从11月1日起在全国实施,这是国家有关部门首次出台涉及LNG加气站的政策文件。此后,国务院及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交通运输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陆续出台政策,从能源产业、环保产业、汽车产业、交通运输产业、财税支持等方面直接或间接推进城市加油加气站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我国LNG加气站行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加快了全国LNG加气站建设步伐。
近年LNG加气站相关政策
颁布时间 | 颁布部门 | 政策文件 | 重点内容 |
2021年10月 | 国务院 |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 支持车船使用液化天然气作为燃料;积极扩大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推广液化天然气动力重型货运车辆;有序推进加注(气)站等基础设施建设。 |
2022年1月 | 国务院 | 《“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 | 推动绿色铁路、绿色公路、绿色港口、绿色航道、绿色机场建设,有序推进充换电、加注(气)、加氢、港口机场岸电等基础设施建设。 |
2022年1月 | 国家发改委 | 《“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 | 科学布局建设加油加气站、公交场站、停车设施。 |
2022年1月 |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 |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 | 鼓励重载卡车、船舶领域使用 LNG 等清洁燃料替代,加强交通运输行业清洁能源供应保障。 |
2022年1月 |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 | 《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 | 推行大容量电气化公共交通和电动、氢能、先进生物液体燃料、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交通工具,完善充换电、加氢、加气(LNG)站点布局及服务设施,降低交通运输领域清洁能源用能成本。 |
2022年1月 | 国务院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方案(2021-2025年)》 | 积极推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船、航空器应用,推动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和港站枢纽规划建设充换电、加气等配套设施。 |
2022年4月 | 交通运输部 | 《“十四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纲要》 | 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推进公路服务区充(换)电设施、加气站、加氢站、光伏发电等新能源设施建设。 |
2023年9月 | 国家能源局 | 《天然气利用政策(征求意见稿)》 | 优先类用气包括“以液化天然气为燃料的载货卡车、城际载客汽车等运输车辆”。 |
2023年11月 | 住房城乡建设部 | 《关于全面推进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 加强对城市加油加气站、充换电站、综合能源站等设施布局优化和规模管控,做好与电力设施、油气管网等专项规划的有效衔接。 |
随着国家支持政策的出台实施,LNG加气站行业迎来高速发展期,2019年LNG加气站数量突破3000座,2023年超过6000座,预计2024年LNG加气站数量将达到7973座。
车用领域市场需求强力拉动加气站发展。液化天然气的低碳排放、高能量密度和经济性等优势备受重型运输、公共交通等大型车辆青睐。一方面,LNG价格相较于柴油具有明显优势,加之LNG能量密度高、燃烧性能更好,LNG车辆能够以更少的燃料产生更多的动力,降低运营成本,极具优势的经济性加速LNG向车用领域拓展。2023年天然气重卡销量约为15.2万辆,同比增长311%,2024年预计突破20万辆。另一方面,为实现“双碳”目标,多个省市在相关文件中明确提出支持天然气发展,如支持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为低排放货车、物流园区及集疏港作业区均禁止燃油车运行等措施,为LNG车用市场发展提供了政策红利。
液化天然气供应总量持续增长有力支撑加气站稳定发展。液化天然气主要来源于国内天然气田的开采、进口LNG等,其稳定供应直接影响到下游加气站的生存发展。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成熟,液化天然气的利用范围从传统的城市燃气和工业燃料领域,逐渐拓展到发电、化工、交通等多个领域,对液化天然气的需求迅速增长。2014年中国液化天然气产量437.6万吨,2023年增长至2037.1万吨,2024年1-10月达到2038.3万吨。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液化天然气进口量1988.1万吨,2023年增长至7132万吨,2024年1-10月达到6355万吨。持续增长的天然气供应保障了国内各行业需求,为LNG加气站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经济结构和资源禀赋影响各地区加气站发展。当前,LNG产业在各地发展并不均衡,北方地区加气站数量远远高于南方地区。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北方地区天然气资源较为丰富,LNG价格呈现明显优势;二是北方煤炭、矿石、钢铁、水泥等大宗商品资源丰富,重工业比重大,重载货物运输需求量大。北方地区山西、华北地区河北、西北地区内蒙古、陕西、新疆在运营加气站名列前茅,其中山西省全国排名第一。
二、LNG加气站发展环境分析
当前,LNG加气站产业发展面临产业布局、政策调整、技术进步、气源价格、建设成本、管理水平等诸多影响。
(一)物流产业环境决定加气站布局
我国公路网络覆盖广泛,公路运输承担了大量的货物运输任务,随着LNG重卡运输能力和经济性提升,LNG加气站的配套建设也显得越来越重要。物流车辆密集的地区往往是加气站建设的重点区域,车流量较大的省道、国道和高速路段的驶入驶离路口以及全国主要的港口城市(沿海省份)、大宗商品资源聚集地、液化天然气资源地是LNG加气站重点建设的地区。如山西省是全国煤炭资源大省(有六大煤田),2023年生产原煤13.57亿吨,其中外调出省超过8亿吨,重载货物运输产业发达。2023年山西省LNG加气站达到464座,加气站规模、加注量在国内均位居前列。
(二)地方政策变化决定加气站生存空间
地方出台涉及重载货车的相关政策,对LNG加气站生存和发展影响较大。如甘肃省,为缓解普通干线公路交通拥堵,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2021年省交通运输厅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印发《甘肃省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实施方案》,自2022年1月1日起对货车和新能源汽车,实行分路段、分车型差异化收费,全省差异化收费路段总里程达到1133.5公里。据统计,2022全年实行差异化收费的高速公路货车通行量比2021年增长90.9%。政策实施以来,普通干线公路上行驶的货车大都改行高速公路,即使高速路上LNG加气站价格比公路站点的高,但节省的通行费和时间能够平抑气价差带来的损失。因此带来同行公路上的加气站90%处于销量大幅下滑甚至关停状态,而部分靠近高速公路进出路口的公路加气站,却因LNG货车运行里程达到优惠条件而选择驶离高速路加液,该部分加气站销量猛增成为日销量超过百吨的加气站。
(三)技术进步带给加气站新机遇
与传统加油站相比,LNG加气站的建设由于液化天然气的储存和加注设备较为复杂且价格昂贵而难度较大。随着国有技术的发展和规模经济的实现,LNG加气站设备采购成本已大幅降低。如液化技术的提升,使得LNG的储存和运输更加安全稳定、成本显著降低,这为LNG加气站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新的储罐技术和运输设备的出现,也使得LNG的供应链更加高效,LNG加气站的建设和运营变得更加经济可行。压缩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使得LNG的加注压力和流量控制更加精准,提升了加气速度、降低了能耗,提高了加气站的服务效率。废气处理系统、气体回收装置等,满足环境保护要求,有助于降低运营成本。
三、提高加气站核心竞争力的建议
LNG加气站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参与者众多、竞争格局日益加剧,加强融合发展、降低建设周期和成本、提升企业营销与服务能力,才能不断壮大、良性发展。
(一)多业融合建设降低建设风险与成本
LNG加气站建设初期的风险主要来自土地购置、政府审批、基础设施建设等。土地购置因加注车辆以中大型货车为主,土地占用面积较大,购置费用大。其次,政府审批需要经过多个部门,审批流程和时间较长,影响LNG加气站建设进度,易错失市场发展期。建议与信用度高的企业合资建站,依托现有地方规划等政策,加快土地购置、政策审批等流程。也可以寻求资源型合作伙伴,申报地方政策、补贴等方式助力加气站建设。也可考虑并购已有加油站,在加油站原有用地范围内增加LNG加气站项目,建设油气合建站。
(二)加强产业链合作促进多元化发展
单体加气站在行业中为数众多,这些加气站通过向LNG液厂或贸易商购气,直接面向终端用户供气,经营方式单一、利润空间有限、缺乏市场竞争力,受资源紧缺、价格波动、终端需求影响较大。目前,国内已有相当数量的加气站运营方以能源公司、贸易公司等为主,部分天然气设备供应商也参与市场建设,这些运营方在上中下游环节中具有资源优势、价格优势、市场优势。建议单体加气站在资源采购方面,可以与多家LNG液厂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签订年度供销合同,既对LNG的质量和资源提供了保障,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价格变动带来的风险。在运输方面,可以自建LNG槽车队降低自身运输成本,也为其他加气站提供运输和供货服务,减少终端需求采购风险。在销售方面,可以与物流公司或LNG重卡货运车队合作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稳定终端销售,或者与周边加气站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发市场,实现共赢发展。
(三)提升运营管理和市场营销增强竞争力
竞争格局的加大对加气站的经营管理提出了高要求。加气站对内需要练内功,提升精细化管理能力、降低安全风险;对外搭平台建机制,适应市场发展调整市场营销策略,提升差异化竞争能力。采用设备监控系统,实现超限报警、故障诊断、预警分析、检修提醒等功能,监督监控及时发现问题、保证设备高效运行;利用智能运营管理系统,实时掌握加气站卸液加注情况,采集生产运行情况,及时调配槽车,提高工作效率;利用大数据分析系统,收集经济环境、交通物流、天气、原料气价格、周边加气站等信息,研判天然气资源供应趋势、终端市场需求,合理确定价格策略;搭建客户管理系统,结合客户流动情况、加注消费习惯、消费趋势和客户行为,合理策划营销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