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云贵地区,作为我国西南部的山区经济区,天然气市场近年来呈现出稳定的发展趋势。2023年,云南省和贵州省的天然气消费量分别为28.5亿方和34.43亿方,分别同比增长24%和72%,相比之下,双双超越全国天然气消费量平均7.6%的增速。然而,受地理、经济、政策、基础设施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云贵地区的天然气市场仍面临诸多挑战。其中,经济发展是需求来源的核心驱动力,其状况直接关联并深刻影响消费规模,在我国经济增速全面放缓的情况下,云贵地区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其整体市场和需求在短期内难以扩大,天然气价格承受能力弱,现有天然气市场发展规模相对较小。但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东部产业西移的整体影响下,云贵地区天然气市场未来仍有增长趋势。正好笔者近期对两省开展了调研,在此谈谈云贵地区天然气市场的现状,从而提出未来云贵地区天然气市场的发展前景。
一、云贵地区天然气市场的挑战
首先,气源结构单一,主要依赖中缅管道供气。随着中缅管道输气量逐年下滑,供应的不稳定性和风险愈加突出,导致市场供应不足且价格波动加剧。气源单一问题亟需解决,气源多元化已成为市场发展的关键。
其次,云贵地区天然气的运输和储存成本较高,主要受制于管道建设滞后以及偏远地区依赖液化天然气(LNG)供应。由于LNG的运输和储存成本较高,导致天然气的整体用气成本上升。与此同时,气源单一的问题也加剧了成本压力,进一步增加了天然气供应的经济负担。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天然气成本的上升,导致许多工业用户选择转向电力等替代能源,特别是在电力成本较低的情况下。一旦工业用户实现“气改电”,他们再转回使用天然气的可能性较小,从而对天然气市场的长期发展造成隐患。
此外,云贵地区天然气市场的市场化程度较低,垄断性较强,导致价格和供应灵活性受限。市场化不足使得天然气价格缺乏竞争性,且天然气供应的响应速度和灵活性较差,这进一步加剧了供应不稳定和价格波动的问题。
二、云贵地区天然气市场的机遇
(一)云贵地区对天然气市场投资较大
尽管云贵地区天然气市场面临不少困难,但在政策的支持下,市场仍具备一定的增长潜力。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要求企业在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不断降低成本,提高市场渗透率。即使在全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云贵天然气市场仍在稳步上升,工业用户对天然气的需求依然强劲。以云南省为例,根据云南省能源局在2024年11月底发布的云南能源简报中提到,云南省全省能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5%,其中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长达到70.2%。更重要的是,随着“桂气入滇”工程的推进,预计在2030年左右项目将建设完成,“桂气入滇”工程每年将为滇东南地区增加10亿立方米天然气供应量,为沿线地区清洁能源供应和环境改善提供重要保障。同时,此项目将有效缓解气源不足的问题,并有望有效降低云贵地区的天然气用气成本,提升供应的稳定性。
图1 云南能源简报:2024年云南省能源工业分行业投资增速(%)
(二)全国双碳政策下对清洁能源的需求增加
近年来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支持下,云贵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整体经济总量和发展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天然气在云贵地区的使用主要集中在高耗能行业的工业用户。相较于东部地区,云贵的居民用气率较低,主要是由于两省城市化进程较慢,许多偏远地区的家庭仍依赖传统的液化气或煤气为主要能源。在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推进过程中,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天然气作为一种高效、低污染的能源,未来在云贵地区的市场需求将逐步上升。此外,随着产业大转移的加速,许多重工业和能源密集型产业的迁移为云贵地区带来了大量的能源需求。
(三)云贵地区城镇气化率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重工业和能源密集型产业的迁移对于天然气的需求将进一步推动云贵地区天然气市场的发展。若能抓住这一机会,加大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气源多元化,云贵地区天然气市场或许有望实现跨越式增长。云贵地区位于我国的西南部,地形复杂,山地和丘陵居多,交通相对不便,2022年云南省和贵州省城镇气化率分别为11.16%和15.74%,相较于东部地区,云贵的居民用气率较低,主要是由于两省城市化进程较慢,许多偏远地区的家庭仍依赖传统的液化气或煤气为主要能源。此外,云南地区用电成本低,相对于天然气的较高成本,大多数居民用户也更倾向于使用电力能源。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云贵地区的天然气覆盖率有望得到进一步提高。许多县级市和乡镇城市的居民用气需求逐渐增多,天然气的市场仍有可能扩大。因此,如果在政策引导和补贴的支持下,若天然气的普及率能有所上升,这也将会推动整个市场的增长。
综上所述,云贵地区天然气市场具备一定的增长潜力,尤其是在产业转移和城市化进程推进的背景下,市场需求有望持续增长。然而,由于气源单一、用气成本高、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全国整体经济增速放缓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天然气市场的长期前景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因此,云贵地区需要加大气源多元化的布局,推动管网建设,提供更多政策扶持,才能确保天然气市场的稳定发展,并为未来的能源转型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