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重庆要对标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和党中央赋予的使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后发优势”“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随后,中央相继出台涉及推动重庆发展的政策措施,如2024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若干政策措施》,2024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指导意见》。诸多利好政策的不断推出,有利于进一步扩大重庆作为天然气资源地的优势地位,为重庆产业发展带来了新动力。
近年来,随着重庆市产业规模化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天然气消费量连续多年保持10%以上的速度增长。从用气结构来看,2020年-2023年,工业领域的天然气消费量占比均超过60%,年均增长率达到11.64%,成为天然气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通过分类梳理天然气化工、非金属矿物制品、有色金属冶炼、汽车制造四大用气产业发展现状,拟揭示重庆市重点产业用气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表1:重庆市2020年-2023年天然气消费结构(单位:亿方)
数据来源:重庆市经信委
图表2:重庆市工业用气结构
一、天然气化工
重庆市现有化工产业用气市场呈现用气量大、用气高度集中但可承受气价低的特点。2023年,重庆市化工产业的总产值达到了1256亿元人民币,在重庆工业产值中占比为4.83%,化工行业总用气量为44.2亿方,其中用气量超过5000万方/年的化工企业有10家,合计用气量为37.08亿方,用气量占到工业总用气量的比重超过50%,化工行业在重庆市天然气市场中是非常重要的领域。
重庆市天然气化工产业发展较早,发展基础雄厚,但近年来发展速度有所放缓,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区域性原料匮乏。重庆市资源“富气、无油、无煤”,没有大型炼油项目,受全国石化产业规划及煤化工布局限制,不能新建炼油和发展煤化工项目,导致下游合成材料产业链发展缺少烯烃、芳烃等主要原料。当前,除四川石化可以给重庆提供少量芳烃以外,苯等原料需要从兰州、新疆采购,丙酮等原料需要从国外通过江海联运进渝,原料采购半径大部分超过了500公里,而乙烯丙烯等基础原料的缺乏从根源上导致了化工产业的断链,重庆在下游产品市场竞争力大打折扣。此外,2024年8月1日起施行的新版《天然气利用管理办法》,将不利于资源和能源节约,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或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天然气化工项目列为限制类领域,进一步限制了基础天然气化工项目的建产扩产。综合以上因素,预计未来三到五年,重庆市天然气化工产业增速将继续放缓,新投产的化工产线逐步从基础化学品转向深加工,新增化工项目用气10亿方/年。
二、非金属矿物制品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是重庆市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行业之一,主要包括玻璃产业、陶瓷产业、玻璃纤维及制品制造。早在“十三五”期间,重庆已开始承接东部玻璃产业,如全球第二大汽车玻璃企业福耀集团在万盛区布局福耀玻璃(重庆)配件有限公司、信义玻璃也签约落户永川区,大型企业均立足重庆,辐射整个西南地区。除玻璃产业外,重庆市也在积极承接陶瓷企业,如唯美、东鹏、新明珠等陶企纷纷在重庆建厂。
从承接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区县来看,合川区、永川区和荣昌区是主要承接区县,其中合川和永川主要承接玻璃制造、玻璃制品制造业;荣昌主要承接玻璃包装制品制造业;陶瓷制品制造主要转移到了永川和荣昌区,具体来看:
合川区将日用玻璃产业作为构建“两主四特”现代产业体系的特色产业。合川区清平镇是西南地区最大的日用玻璃产业基地,目前已形成年产日用玻璃制品60余万吨,现有工商注册日用玻璃及配套企业137家,其中有窑炉的直接生产企业23家,中高端玻璃酒瓶占全国市场份额约15%;玻璃酒杯占全国同类产品市场份额约20%;玻璃分酒器占全国同类产品市场份额约45%;家用电器玻璃占全国同类产品市场份额约40%。
荣昌区陶瓷产业主要以荣昌陶文化创意产业园和荣昌工业陶瓷产业园“双轮驱动”的模式发展。近两年来,全国陶瓷产线进一步萎缩,但重庆却成为一线陶瓷品牌争相抢夺的“新站地”,截至目前,荣昌区有陶瓷企业2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陶瓷企业30家,2023年,规上陶瓷企业实现产值32.59亿元,同比增长22.87%。
整体来看,重庆市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发展空间较大且承价能力较高。从需求总量来看,未来重庆市非金属矿物制品新增用气需求超过17亿方,其中,玻璃纤维及制品制造业受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电子等轻量化产业需求带动,新增需求11亿方/年。
三、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制品
重庆市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主要以铝冶炼及压延加工为主,主要分布在九龙坡和万州区,其中九龙坡已形成“上游电解铝—中端铝型材供应—下游精深加工/铝基零部件—末端回收再生应用”的闭环式生产链,铝产业规上工业企业共120家;万州区拥有目前全球氧化铝单体产能最大的万博铝业。
2023年,重庆市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用气量增幅较大。根据重庆市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23年重庆市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用气量8.9亿方,较2022年同比增长58.3%,增速较2022年同比增速提高18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2022年3月万博铝业投产带动了用气量大增。万博铝业2023年用气量3.5亿方,占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用气需求的39%。
整体来看,受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轻量化发展趋势带动,重庆市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将快速发展,预计新增用气4.37亿方/年,其中万州区是未来重庆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新增用气主要区域,新增用气需求2亿方/年;丰都区是另一增长区县,依托渝都铝业项目带动,新增用气需求1.1亿方/年。
四、汽车产业
重庆作为重要的传统汽车生产基地,目前已拥有长安、上汽、东风等国内头部车企;同时零部件配套也十分完善,有规模以上零部件生产企业1200余家,电装、大陆、麦格纳、弗迪等国内外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纷纷在重庆建厂,带动了重庆市汽车产业的发展。2023年,重庆市汽车制造业完成产值4802.9亿元,同比增长8.9%,占重庆市工业总产值的18.5%,占重庆市GDP总量的15.9%,是重庆市产值占比较高的行业之一。重庆市统计年鉴显示,2023年重庆市汽车制造业用气量达到3.25亿方,较2022年同比增长4.2%。
分区县来看,两江新区是重庆市汽车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聚集了长安汽车、长安福特、上汽通用五菱等10余家整车企业及200家核心零部件企业。除此之外,江北区、璧山区等区县汽车产业也快速发展。
目前,重庆是整车制造企业已进入成熟期发展期,未来新建产能预期较少。从重庆市新增汽车产业项目来看,主要以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为主,未来三到五年,重庆市汽车产业用气需求预计新增1.03亿方/年,新增用气需求较小,但承价能力较高。
图表3:重庆市重点产业未来用气趋势预测
除以上四类重点产业外,未来三到五年,锂电池、新材料、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领域龙头企业也将会有增扩产计划,预计新增用气需求6亿方/年。
综合考虑,重庆市重点产业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带动工业用气保持年均10%以上的速度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