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2022年,受地缘政治冲突、通货膨胀加剧、经济复苏放缓等因素影响,全球天然气市场呈现供给紧张、价格居高不下的局面,能源格局加快调整,市场波动明显加剧。与国际市场联系日趋紧密的国内天然气市场,在国内疫情反复、用气需求减弱、现货价格高涨、煤炭兜底保障作用增强等因素影响下,天然气消费增速创近二十年新低。据重庆能源大数据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1-10月份,全国天然气消费量为2910亿立方米,同比下降1%。从目前的市场形势分析预测,今年天然气消费量将与去年基本持平或微降,但明年的天然气市场形势预计将会在此前低迷的基础上有所上扬。
一、 天然气供应总体有保障
11月16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布会消息,国家要求进一步推进天然气增储上产。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国内上游供气企业均加大增储上产力度,年内天然气产量屡创新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0月份,全国生产天然气178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0%,预计全年产量将接近2245亿立方米。按照最近五年国内天然气产量平均增速估计,2023年国产天然气增量将维持150亿立方米左右,年产量将达到2395亿立方米,国产气压舱石作用得到进一步体现。
受中俄管道天然气供应增量,国内天然气使用成本高涨影响,管道气进口和LNG进口呈现了不同方向的增减,但受国际能源价格总体上涨影响,天然气进口总量还是出现了多年来少有的下降。国家海关总署的数据统计表明,2022前三季度全国进口天然气8874万吨,同比下降10.4%,其中管道气进口量增长5.6%,液化天然气进口量下降21%。随着俄乌冲突后俄罗斯对亚洲国家和地区天然气出口量的增加,国内疫情精准防控的落实保障经济重回正常轨道,国际天然气价格陆续回落促进国内天然气用户采购成本的降低,空气质量和美好环境的追求对清洁能源的使用需求增加等利好的共同刺激下,国内天然气供应将进一步得到缓解和补充,为可能即将到来的下一轮天然气利用周期提供坚实保障。
二、 天然气消费有提振
影响国内天然气消费市场的因素主要包括天然气价格、经济发展水平、油价变化、竞争能源价格、环保政策、疫情发展等。自2004年管道天然气、2006年液化天然气正式大规模投入市场使用以来,中国天然气市场由启动期步入发展期。尽管目前市场仍处于发展期中,但已呈现出明显的波动性、周期性变化,从图1中看出,2013-2021年天然气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从5.6-18.1%波动,且波动周期在逐渐缩短,基本上三年一个周期。
图1 2013-2022年天然气消费量及增速
数据来源:重庆能源大数据中心
尽管2022年形势不容乐观,但增速已见底,回升已预期可见。根据相关机构预测,2023年,在基于疫情影响逐步减弱的环境下,预计国内经济增速将继续修复,全年GDP增速可望达4.7%。在疫情防控精准优化,中央和地方消费刺激政策频出下,国内消费将逐步回暖。国内房地产处于“筑底”阶段,在推动全方位稳定政策,保交楼、促销售下,有望企稳。出口方面取决于外需,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背景拉动下,对中国出口形成支撑。2023年基于国内宏观环境好转及天然气价格回落企稳的判断,国内天然气市场将出现新的一个上升小周期,天然气消费量预计在3700亿立方米,较2022年增长3%。
三、 天然气管网储运能力增强
随着国家管网公司生产运行调度协调作用的逐步发挥,天然气管网的储运能力将进一步得到提高,储气设施建设规模稳步增长,为天然气消费增长提供了充实物理保障。
2022年,国家管网集团建成投产一批互联互通工程项目。位于长三角区域的青宁线与西一线青山站联通工程,推动形成了西一线、川气东送、青宁线之间相互转供的“三角支撑”,有效加强了环渤海、长三角两大经济区天然气资源互供互保能力。中俄东线安平至泰安段已于9月份投产,泰安至泰兴段将于12月底提前投产,“俄气南下”通道能力将增加2000万立方米/天,将大大增强环渤海、华东地区保供能力。建设文23储气库一期加密井、金坛储气库达容达产和刘庄储气库扩容等工程,形成总工作气量近30亿立方米,为储气库发挥市场缓冲器作用打下坚实基础。
四、 天然气合同严格落实
今年,政府在推动天然气购销合同签订方面做到了“早准备、早监督、早落实”。年初供暖期结束后,国家发改委立即组织各地用户和供气企业全面签订年度合同和2022年度供暖季合同,要求各方按合同保障供用气秩序稳定,压实各方责任,保证天然气消费“有来源、有计划、有调峰、有落实”。供暖季期间,国家发改委还充分用好天然气冬季保供日调度机制,加强针对性调节,及时协调解决各类个案问题,保障了市场平稳安全用气。2023年,督促落实天然气合同签订仍将是确保市场消费供需平衡的常规方法和手段,天然气消费将避免出现过往年份大起大落的剧烈波动,稳增长、安全保供、良性发展将是市场新态势。
五、 天然气价格逐步下降
2022年,国际天然气价格屡创历史新高,欧洲天然气价格在俄乌冲突爆发后一路飙升,TTF于今年8月北溪管道出现故障后价格达到顶峰,之后随着欧洲天然气储备率超预期及LNG供应逐渐充足后逐渐下滑,但与去年相比仍处于较高位。美国HH天然气价格相对波动幅度较小,但同期也创造了接近10美元/MMBtu的高价。
图2 2022年国际主要天然气价格
数据来源:CME、ICE
国内天然气价格也经历了从高位到峰顶,然后逐渐下降的趋势。进入10月以来,LNG市场供应平稳,上游气源充足,而终端需求不足,LNG进入低价通道。特别是进入采暖季以来,天然气价格没有出现往常的上涨常规行情,近日,国产LNG出厂均价已跌至5000元/吨左右,较2022年均价下跌23%。
图3 2022年区域LNG出厂(站)价格
数据来源:重庆能源大数据中心
面对全球能源价格持续高位震荡,天然气行业及时研判、超前谋划,有效应对能源市场波动。石油央企发挥“资源池”优势,国产气和进口管道气、进口LNG长协气等稳价资源占比增大,降低了天然气采购成本,合理引导了市场天然气消费。主要供气企业管道气平均供气价格多在每立方米2元至3元,部分尖峰增量气源价格也控制在每立方米4元至5元,远低于国际市场价格。预计2023年市场理性回归,天然气价格将会进一步回落至合理价格区间。
综合上述,2023年国内天然气市场有望克服各种不利影响,逐步恢复正常发展态势。
近日,我国大部地区出现了猛烈降温,寒潮天气意味着冬天真正地来临,但我们也都知道,冬天终将会过去,春天依然会如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