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10月26日开始,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议程中一项重要工作是研究和制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
“十四五”规划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时间是2021-2025年。每五年制定一次的“五年规划”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南,从1953年至今,我国已经制定了13个五年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五年。“十四五”时期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
要完成好这个任务,需要以新的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我国提出的“六大基准”之一,从高质量发展基准引领新发展格局来看,能源行业除了要不断加深网络化和智能化,满足人们用能的个性化和多样化之外。能源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提高能源的清洁度,降低碳排放水平。
近期,可再生能源发展和碳中和成为能源行业的热词。
10月21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表示,中国经济发展正出现新趋势,其中之一是更加重视绿色发展。
刘鹤表示,疫情的重要启示就是要始终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要推动绿色发展,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绿色环保产业,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这是刘鹤首度在公开场合,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绿色环保产业。
在此之前,9月22日,习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我国将努力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在全世界引起重大反响。这不仅给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了新的压力和动力,同时进一步明确了我国能源转型方向是低碳和零碳能源,经济转型的方向是“碳中和经济”。
随着2020年冬季的到来,我们站在了“十三五”和“十四五”的交汇点上。下面,让我们回顾“十三五”期间我国可再生能源取得了哪些成就,“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趋势。
“十三五”回顾
“十三五”期间,我国以风电和光伏为主的清洁能源持续快速发展,进入较高比例增量替代和区域性存量替代新阶段,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6年11月7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其中要求2020年,全国风电装机达到2.1亿千瓦以上,其中海上风电500万千瓦左右;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1.05亿千瓦以上,其中光伏发电10500万千瓦以上、光热发电500万千瓦。
今年3月6日,国家能源局举办2020年1季度网上新闻发布会,介绍了2019年可再生能源并网运行情况,截至2019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7.94亿千瓦,同比增长9%;其中,风电装机2.1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2.04亿千瓦,分别同比增长14.0%,17.3%,而风电、光伏发电首次“双双”突破2亿千瓦,并且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装机任务。
根据2019年全国弃风、弃光率数据统计,除新疆14.0%、蒙西9.0%甘肃7.6%以外,其余省份弃风率均已下降至5%以下;除西藏24.1%、新疆7.4%、青海7.2%以外,其余省份弃光率均已下降至5%以下。从上述指标来看,2019年我国已经提前一年完成风电、光伏发电消纳目标。
综合来看,2016年-2019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年均增长约12%,其中新增装机容量在全国电源新增装机容量中占比均超过50%,领先化石能源新增装机容量,可再生能源已逐步成为新增电源装机主体。
截至今年8月底,我国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累计装机分别达3.6亿千瓦、2.2亿千瓦、2.2亿千瓦、2575万千瓦,均居世界首位。过去多年,我国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最大投资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和发电量稳居全球第一。
可再生能源成“十四五”增量主体
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年,亦是开启“十四五”新征程的元年。“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在我国能源体系中的地位将越发重要,可再生能源有望成为能源消费增量主体,并逐步走向存量替代。
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2019年能源消费总量为48.6亿吨标准煤,其中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3%,已提前完成预定目标。
今年4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该通知要求,2020年9月底前完成《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研究》报告,11月底前完成《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通知》同时表示,要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为推动“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成为能源消费增量主体,实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20%的战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当前,各国相继制定可再生能源主导的能源变革战略,可再生能源将持续快速发展,光伏和风电将成为能源转型主力。
就成本而言,我国风电和光伏发电均已基本具备平价上网条件。未来,可再生能源多元化、高效率、低成本、融合化发展趋势明显,光伏发电效率将继续提高,同时,风电、光伏发电成本有望较大幅度低于常规电源成本。“十四五”期间,陆上风电和光伏发电将实现全面平价,部分地区将实现低价。
不过,2020年年底,我国陆上风电和光伏发电补贴政策即将停止执行,海上风电项目补贴政策从2022年起停止执行。
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十四五”期间光伏发电成本仍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但考虑到持续降电价的改革政策取向,光伏和风电等清洁能源发展也会面临较大压力。因此,技术进步导致的成本下降还需“十四五”期间政府继续推进电力系统和体制的改革。